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揭开移动互联网幕后“刷量”产业链(2)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19 09:59 
核心提示:刷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鑫(化名)是一名移动应用开发者。 经过辛辛苦苦几个月的研发和重重审核后,他的产品终于可以上线了。然而,王鑫却发现:一夜之间涌现了整屏的差评。他检查了好几遍程序,同时也发动了很多人集

“刷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鑫(化名)是一名移动应用开发者。

经过辛辛苦苦几个月的研发和重重审核后,他的产品终于可以上线了。然而,王鑫却发现:一夜之间涌现了整屏的差评。他检查了好几遍程序,同时也发动了很多人集体测试,并没找到严重的Bug(漏洞)。郁闷之余,他去关注排名较高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却发现:虽然问题如云,但仍好评如潮。

这是王鑫的真实遭遇。再好的生态链,也无法规避规则的破坏者。如今,水军的势力也开始瞄准了火热的App Store,他们往往通过刷五星、刷一星、打广告等各种定制化服务,在不良开发者制造出的不良竞争中获利。新生的移动应用产业链上的这些不诚信行为,在“3·15”背景下更加引人关注。

“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居然有人威胁我们,要将‘口袋体检’刷爆,迫使苹果将其下线。” 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瓦力科技”)CEO刘泱近期在微博上如是爆料。瓦力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景岩告诉记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刷量分两种,一种是开发者自己为了提高排名雇佣水军刷下载量,另外一种就是恶性竞争。后一种情况又分为“捧杀”和“棒杀”,所谓“捧杀”是帮竞争对手刷下载量和评论,让苹果发现异常后将其产品下架,“棒杀”则是给竞争对手刷恶评,产生坏口碑从而影响用户下载。王鑫遭遇的正是“棒杀”的情况。

“2万元刷3万次,当天就可以让应用排名进入前100名。”一位水军组织者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目前刷量的“行情”是: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单个应用的起刷为1万次,单价为0.7元/次,若想同时获得高评分以及好评价,则需要另加0.5元。另外,除了按照下载量收费外,有些公司还提供排行榜单日、包周、包月服务。此类收费价格浮动较大,热门分类排行榜的包月最高价格可达30万元,冷门排行榜则只要5万元。

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上述以网络水军为主的刷量产业链的诞生。不断涌现的刷排名服务商,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垃圾应用在苹果平台上被误导的用户下载。这里还不乏一些收费的应用,实际上这已经构成了对用户的间接欺诈。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用户的体验势必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危害的将是整个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

“现在中国区App Store刷榜、刷评论甚至给竞争对手刷差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团队急于曝光,就开始以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发展。我们正常推广获取一个用户成本是1.2美元,刷榜的话则便宜10倍,既可以获得高排名又省钱,最终市场‘劣币驱逐良币’,靠品质和正常营销的开发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触控科技总经理陈昊芝如是说。

移动开发者面临“冰火两重天”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手机用户总量已达到9.3亿,且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过3.9亿,预计年内将突破4亿大关,国内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而另一组数据则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以苹果应用为例,应用商店分析公司APP Annie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IOS应用营收中,有34%来自于美国,中国作为第二大应用市场的贡献却仅仅只有2%。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却并没有带来中国市场的APP盈利大潮。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几个领域可以看到,手机电子商务、手机搜索、手机游戏、手机广告、移动增值等五大领域中,真正出现规模化盈利的目前只有手机游戏。

烧钱凶猛,商业模式难有突破,用户习惯免费都是横亘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前面的几座大山。

机锋网高级副总裁欧阳 告诉记者,移动互联网考验的是产品推广能力、渠道建设能力、自身运营能力和对整个商业模式的规划,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很多商业模式还得不到验证,比如一些社交类应用、生活类的应用,盈利基本上很难,目前主要是靠投资拉动。

除商业模式之外,平台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的,想在苹果的iOS平台上再现一炮而红的应用,已经是越来越难了。陈昊芝表示,去年人们对这个市场希望过高了,成长不如想象中迅速,因为本身盘子就这么大。即便排进入中国区收入总排行榜前15名,分完账后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5万美元。但是,为了保持这样的收入,营销和客服成本至少要30万元人民币。显然,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没有持续的推广和新产品推出能力,就会面临收入不稳定的窘境。“春节之后到现在,仅我知道的做游戏的中小团队解散或退出的例子已越来越多了。”陈昊芝说。

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安卓应用中国开发者团队中,31%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团队达到了19%。即使是大公司开发的应用,也无法逃脱“亏本”的命运。开发者社区网站CSDN(微博)创始人蒋涛表示,移动互联网都是在靠VC和天使的钱活着,第一轮这么挺过来了,下半年肯定会有一批小的应用开发者因为扛不住第一轮洗牌,而面临倒掉或转型的局面。

向行业市场寻求突破机会

据了解,目前移动开发者主要分为三类,较大规模的开发公司、新创业的开发团队和处于散兵游勇的个人开发者。而对于研发资金匮乏,推广实力单薄,甚至根本不具备推广实力的中小开发者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中,胜算已经不大。

在安卓市场,各大应用商店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大公司的作品,个人开发者作品很难排在前面。大公司掌握着很多资源,包括开发、创意、推广等,中小开发者很难跟他们硬碰硬。

以移动IM为例,米聊的出现让很多创业者看到这一领域的机会,但是腾讯的微信一出,立马横扫整个市场,再无机会可言。事实上,创业者最为担心的也正是腾讯的介入。腾讯一旦决定染指某业务,其巨大用户规模和多方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中小创业者就是一剑封喉。

在所有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中,腾讯早就暗中布局,产品线可以用广和长来形容,除了和其他巨头进行平台化的竞争,腾讯更是直接深入到Andriod、iOS的应用市场,其开发的应用高达数十款,涵盖了娱乐、社交、安全、浏览、阅读、消费、输入、同步等众多领域。

不仅是腾讯,其他互联网细分行业的强者,也有类似情况。酒店尾房限时特卖的“今夜酒店特价”去年曾遭遇携程的酒店封杀。今夜酒店特价产品推出不到十天,即遭到携程的封杀,携程直接将与今夜酒店特价合作的酒店下架,一度让刚刚创业的今夜酒店特价团队业务无法推进,COO任鑫对此表示,对于规模和资源较小的创业者来说,低调快速创新,至关重要。

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投资者和创业者都保持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乐观。蒋涛对创业者建议:移动互联网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如果在通用化的产品里无竞争,不妨选择走另外两条路:一是做垂直化领域,二是跟传统结合,把硬件与软件结合,这将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他预计:明年将可能产生很多行业性的应用,这类行业市场最终将能找到买单者。

莫把市场当赌场

过去的一年,移动互联网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大热门,大量创业者随着移动应用蜂拥而入。

APP热潮涌来,一个idea,一个简单的产品被捧得前景大好。像移动社交、移动电商等概念,只要包含了移动概念的产品,一出生似乎就带着无限好风光。

然而,在无限商机的背后,也引来了万千的竞争。虽然移动互联网有着传统互联网早期的前车之鉴,但这丝毫没有阻挡移动互联网市场野蛮生长式的疯狂。

无数创业者梦想着成为愤怒的小鸟(微博),一夜爆红,迅速拿到几百万融资,这种梦想开始让很多人迷茫在了资本的泡沫中。可以说,浮躁的大环境已经影响了很多创业者,他们太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无所不为:恶意刷榜,抄袭盛行。有着多年互联网创业经验的触控科技CEO陈昊芝曾表示,他的一款应用“捕鱼达人”很热销,目前与之相似的山寨产品已经多达几十个。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很多游戏和生活类应用只要国外出一款,国内几天之内就会迅速出现十几款。

是什么力量让原本属于“技术创意+精细化运营”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像个投机的赌场?

从业界观察可以略知一二:首先是创业者的浮躁心态。行业规则在产业发展之初,更多是业内人自建的一个生态环境,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业内人更看重的是布局占坑,圈用户,往往忽视了对于良性规则的维护与建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有很多出来已多时,但仍对商业模式毫无概念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试错成本相当高。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产品销声匿迹了。这种浮躁的心态,一方面引发了业内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带给了专注于产品的开发者颇多的无奈:除了面对资本的压力,还要面对同业者的恶性竞争,以及巨头们的围追堵截。

在内外受困的现实环境之下,创业者应如何应对?已经获得两轮投资的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景岩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低调地做好产品,才能生存下去。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旋风的迅速席卷,正是因为其将创业者带进了产品为王的时代,这就需要聚焦于产品,以产品为中心征服市场和用户;同时要建立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行踏踏实实地研究用户,只有跟随用户需求,才能做出好产品,而不是做投机市场的风向标。

对于经历浮躁后必然要回归理性的移动应用创业者来说,只有在良性的生态圈中,真正做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再加上精细化运营和强大的执行力,才有可能最早最快地敲开移动互联网的盈利大门。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