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创始人:扎克伯格强劲回应谷歌挑战
导语: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布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对Google+带来的挑战做出了合理回应,而且Facebook的确拥有巨大的用户优势。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周三的Facebook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马克·扎克伯格对Google+作何感想。扎克伯格表示,很多公司都会开发类似于视频聊天这样的功能,但Facebook的竞争对手还必须要首先打造自己的社交图谱。Facebook的工作就是保持创新。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回应,而且他所言极是——真正的挑战在于获得用户基础,并简化产品使用流程。有了这些做基础,使得Facebook的这一整合看起来相当不错。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不够新颖,但这并非重点所在。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MySpace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扎克伯格最新宣布的这项服务,甚至在2004年就推出了一对一的视频聊天功能。但关键在于,人们当时并未做好准备,而现在则恰逢其时,而且Facebook也拥有了足够的用户基础。高达7.5亿的庞大用户群加上与全球最佳语音/视频技术的简单整合,才是真正使之受到关注的原因所在。
在回应有关谷歌Hangout视频聊天功能时,扎克伯格还指出,尽管Google+的Hangout允许10名用户同时视频聊天,但一对一的聊天将会更加普及。他的回答同样很合理,而且也很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很多网站都有群组视频聊天功能,这并非Google+首创,而Hangout也不会给行业带来变革。具体而言,你真正需要的还是用户基础,这恰恰是Facebook所拥有的,而人们也更愿意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就像在电话上一样。
有关扎克伯格的声明,我认为更有趣的在于他介绍Facebook与Skype整合时,对Google+的一些隐晦的回应。他表示,Facebook的7.5亿用户有一半使用“群组”(Groups)功能。群组其实是Facebook对“好友列表”(Friends Lists)的第二次尝试。扎克伯格去年承认,后者并未取得进展,因为人们不愿意逐一将好友拖入列表。
Facebook群组功能的设计方式使得那些真正愿意做这项工作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如果有人邀请了你,你就可以加入到某个小组,而不必采取任何行动。但要退出小组,则需要进行一些操作。扎克伯格指出,这正是借鉴了好友申请的模式——真正在不停加别人为好友的人只有那么几个,而其余人只是借助简单的“同意”流程跟随这些人而已。Facebook的群组克服了好友列表的问题,并且获得了高速发展,使得95%的用户可以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创建自己的小组。
仔细思考一下便不难发现,Facebook在很多事情上都采用了这种明智的做法:创建一个应用平台,让开发者社区来处理艰巨的任务;创建一个翻译平台,让用户自己翻译网站;创建一个群组功能,让5%的用户为其他95%的用户创建小组。这就像是“土耳其机器人”(Mechanical Turk),但你却得不到任何回报,除非你是Zynga!
从长期来看,用户究竟会选择Facebook的“群组”模式还是谷歌的“好友圈”(Circles)模式还有待观察。前者类似于内置论坛的雅虎Group,后者则更像是将电子邮件分配表与Twitter进行了整合,并且辅以更好的评论。这两种模式其实很相似,但却各有利弊。思考每种模式的强项或许是真正解答哪种模式将最终取胜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