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征信APP正在生成你的数据画像(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宋媛媛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5-22 08:49 
核心提示: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年初,央行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挂出提示: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号称直连央行征信的第三方APP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吴征称,目前除正式接入持牌金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年初,央行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挂出提示:“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号称“直连央行征信”的第三方APP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吴征称,目前除正式接入持牌金融机构之外,央行征信系统没有对外开放过任何查询信用报告的接口。目前市面上所谓的第三方APP,都是在没有授权下,采用“模拟网页登录方式”,连接央行征信中心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普通个人信息用户查询的页面),来“代查”个人信用报告,简单讲就是“中介”。

个人数据存被窃取风险

既然可以直接通过央行的相关系统查询个人信用,为何众多相关APP平台如此热衷信用查询业务?

吴征透露,这些征信APP的运作模式,一方面是为现金贷平台导流,一方面则是为了留存个人信息数据进行技术开发,如果再不规范还可能涉及放贷、甚至泄露、倒卖个人数据信息。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个人信息就是数据资产,个人的金融、行为、社交数据可以构成一个人的数据画像,如果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征信查询APP的话,有着较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征信APP平台最大的风险就是征信APP平台会保存用户的征信报告。”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表示认同,她认为由于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时需要信息准确详实,因此大部分信息都具有真实性。但做信用APP平台,目的是为了利益,既然做征信了,肯定要用征信产品赚钱。用户信用信息在现金贷产业链条上被不断倒卖,相关机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而实际上并无机构有这样的资质。

具体操作过程是,征信查询APP在后台系统链接到央行征信中心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个人用户提供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查询请求,用回答问题的方式验证客户身份,在24小时内获取并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在这期间,这些APP可以视为央行征信中心与用户间的桥梁,非法截获用户信用信息。

相关数据显示,倒卖的价格根据数据的“新旧”程度而定,价格在0.1-1.5元/条不等。

而很多用户却不以为意,业内人士指出,用户对个人征信缺乏了解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加上近年来一些第三方机构通过大数据挖掘自建信用评级系统,令一些用户将这套系统与央行的征信系统产生混淆。

融360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近30%的用户并不了解个人征信,仅10%的用户对大数据征信比较了解,因为需要办贷款或信用卡才关注的占比高达84.6%。一连串数字后的结论为“关于个人信用方面的知识普及与教育还亟待提高”。

个人征信业务还未全面开展

虽然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上显示的涉征信业务的机构已超千家,但是截至目前,真正被授权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只有一家——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