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农村互联网 >

四举措深入推进农村公益性文化建设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14 17:13 
核心提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主流思潮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户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遵循“务实、管用、对路”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着眼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着眼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农村公益性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比如文化阵地建设缺位,硬件不硬;文化队伍建设乏力,软件太软;“不良文化”仍有市场,缺乏品位;文化建设环境欠优,给力不够,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统筹力度不够。

对农村公益性文化发展走势的基本判断

主体角色的转变必将调整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期盼越来越强烈,这种期盼不仅是对优秀文化的期盼,更是对自己能够通过演艺平台展示文化的期盼,这种从鉴赏、享受文化到 “我要登台展示”的角色转变,必然会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结构的新调整,即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立足于群众舞台载体的提供。

传播形式的更新必将推动网络文化成为新亮点。与城市相比,互联网对广大农村来讲是一种新的事物,农民群众对网络有着神秘的好奇感,加之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便捷等特点,农村互联网必将取得长足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购物等网络文化也将成为广大农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文化品位的提升必将给群众文化载体提出新要求。随着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渴望的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再是看一场电影、看一场戏,读读报纸、看看电视等如此简单,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和通信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水涨船高;其文化需求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现代、时尚转变,更为追求的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新颖、品位高雅脱俗的服务和文化产品。

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本点,坚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两轮驱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财力保障“三鼎支撑”的总体思路,着力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积极引领社会风尚,努力构筑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一)关注文化环境新变化,引领农村主流社会思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主流思潮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很多农民会因科学文化水平低、辨析能力不强等因素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甚至会出现群体化文化冲突和信仰危机,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关切。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要通过网络加大对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等群众关注、疑惑的事件、问题的阐释和回应,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二是要加大形势政策教育。统筹网络媒体、纸质媒介等资源,通过论坛讲堂、市民学校、图片展览、文艺表演、通俗读物、手机短信、微博、QQ群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科学分析问题、正确把握形势的能力。三是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建设》,深入开展“四德”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它为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跑道”,是其“动脉”所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规划。要按照“布局合理、务实管用、运转有效”的原则,切实制定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尤其是“两馆一站一室”(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在选址上要集中规划到群众方便参加的区域,尽可能与村“两委会”靠近,尽可能与村“两委会”一起规划、同地建设,努力打造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区。二是加大投入。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调整中央资金投向,重点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西部地区文化资金投入总量,保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各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三是做好配套。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地区往往把重心放在建好阵地上,而忽略了后续管理服务的及时跟进,从而出现了“有健身器材群众不知怎么用、有图书室没有专业人员辅导或长时间没有更新、有文化站没有基本的音响设备、有戏台没有人组织活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新建文化阵地没有充分被利用或闲置。因此,应把文化设施配套与文化教育服务作为建好阵地的关键环节及时跟上,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