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别为盲目扩张买单
2011年,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内新能源市场既迎来了政策的有效扶持,也遭遇了来自市场的严峻考验。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未来太阳能和风能将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节能减排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制止其盲目扩张并不意味着减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表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国内外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仅仅是在设备制造领域,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制止盲目扩张并非停止发展
最近5年来,我国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此前国家能源局提出的远景规划是至2020年建成2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至2015年达到1500万千瓦。现实情况是,在风电领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盲目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产能。由于不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省、市、县一窝蜂上马风电项目,比如整个江苏光伏产业就占了全国的70%,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地方1/3是光伏企业,其中很多企业的效益并不好,结果必然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膨胀至500多家。目前风电行业大约有30%-5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风电设备价格已经从过去的每千瓦时1万元降到了现在的3500元。产能过剩已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实际经营困境,很多家风电整机企业以及上游的零部件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不利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太阳能、风能提出来,目的是为了改变目前新能源行业自由、无序的发展状态。“所谓过剩,不是指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过剩,而是制造环节的过剩。”全国人大代表、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华说,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在太阳能制造环节的产能占全球的50%,而在应用环节上却不到5%。产能与应用严重脱节,说明我国太阳能应用市场尚需开发,太阳能应用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国家提出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扩大国内需求,是非常正确的。国家应严格项目把关和审批,控制产能的盲目扩张,同时还应该大力开发太阳能的应用市场。
对此,张国宝认为,总体来讲,我国的风电发展是比较健康的。风电装机并网容量去年达到4700万千瓦,仅占全国装机的4%左右;发电73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5%,价格也降到平均每千瓦时电0.57元左右,有一定竞争能力。光伏发电规模刚到300万千瓦,千瓦时电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过程中。从规划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并网风电装机将达1亿千瓦,光伏发电达1500万千瓦,需在目前已有装机基础上大幅提升。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角度看,风电光伏未来都要承担一定比例。因此,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仍很广阔,但要把防止设备制造能力盲目发展与风电、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区分开来,这才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初衷。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血液,因而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去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同样将面临市场需求、能效、排放等严峻考验。(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