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昂技术瓶颈 海上风电尚需“借风”
“预计到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或于明年上半年启动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招标规模约为200万千瓦,较首轮招标翻一番”。这是昨日在上海召开的“2011年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大会”上传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海上风电盛宴即将开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和绿色和平6月16日发布《风光无限-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下称“报告”)显示,海上风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因为欧洲各国的陆上风电资源几乎开发完毕,风电产业对于海上的拓展将再次掀起圈地热潮;另一方面,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难关一再被攻破,这一日趋成熟的产业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在会上介绍,自2007年起步以来,中国已建成海上风电装机14.25万千瓦,初步具备了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的能力。预计到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
报告同样指出,今后5年,海上风电的发展将提速是业界普遍的判断,但是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难度高、受到海上风电开发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海上风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中国,一般估计到2015年末,欧洲海上风电将占其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20%,即36GW左右,中国将在5GW上下,即使如此,海上风电到2015年,也只会占到全球风电累计总装机的7%左右。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上一轮招标价格普遍偏低,最终四个项目的中标价都在0.6至0.7元/kWh,这个价格已经逼近路上风电的标杆上网电价。
除了成本高昂,海上风电还必须面对风电产业并网难和技术弱的通病。“海上遇到的问题会比陆地多,因为海上风机的安装、运输以及运维等成本更高,且海上机组的运行环境也比陆地苛刻。”宋亮说。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