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大跃进中“晕船” 运营商“抱怨”国产风机不可靠
“我建议风机制造厂,在想海上风电的同时,把陆地风电的问题赶紧解决好。现在问题太多了,尤其是华锐。”在昨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向中国最大的风电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给出了“友好善意的提示”。
谢长军接着说,“你(华锐风电)要是暴露了太多的质量问题,我没法买你的设备。但是我上次跟老韩(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说了,没办法,我只能买你的啊,因为海上有些机型别人没有,但是如果别人有,我就不买你的了。”此话刚一说完,台下居然响起了掌声与笑声,不少外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技术人员笑得很欢。
而就在此前,来自华锐风电的高级副总裁陶刚在发言中信心满满地称,“华锐的3MW(1MW=1000KW)潮间带海上风电机组已成功运行。公司的潮间带海上风电施工、运输、吊装设备已研制成功。中国已掌握潮间带风电机组制造和安装技术。”
据谢长军解释,在龙源电力运营的如东潮间带项目中,华锐风电投入了2台3兆瓦海上风机。运行一年多,“其中一台换了电机。可用率算下来也就80%多,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当然如果剔除电机因素,他们也能够达到95%左右。”
然后在海上风电上栽跟头的风电企业并不止华锐一家。国内第二大风电制造企业金风科技同样不能幸免。在5月底能源局召开的风电会议上,有风电运营企业称如东潮间带项目中居然有一台2.5MW的海上风机在安装了一年多之后,还无法发电。该人士称,“这家企业我就不说了。”但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提供的资料,当时如东项目投入的54台风机中,只有金风的是2.5MW的。
面对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施工、运行、管理差异,以及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质量问题,谢长军调侃地说道,“龙源做陆上风电还是很生龙活虎的,做海上现在有点晕船。”
“欧洲海上风电用了20年,才达到目前35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我们国家的规划是,"十二五"达到500万千瓦,基本上是比他们快四倍。我觉得这个速度是合适的。因为陆地上的井喷式发展,是不适合海上的。所以我提醒我的同行们,在发展海上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我认为500万千瓦是够了的。”谢长军说。
“想赚大钱和没钱都别做”
全球海上风电正蓬勃发展。
根据BTM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55.4万千瓦,大部分位于欧洲。其中201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机144.4万千瓦,是2009年的2倍以上,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增长近50%。预计今年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140万千瓦,到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
中国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显示,中国海域5-25米水深、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
由于距离用电负荷近,而且沿海地区电网条件好,因此海上风电被中国寄予厚望。
不过与欧洲企业近20年的海上风电运行经验相比,中国才刚刚起步。“中国自2007年起步以来,已建成海上风电装机14.25万千瓦,初步具备初步具备了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的能力。”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说。
易跃春昨日在大会上称,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五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海上风电建设。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海上风电将迎来大发展,超越欧洲此前20余年的发展历程。
不过与中国海上风电玫瑰色的美好图景相比,现实恐怕要残酷得多。陆上风电的低价投标现象也蔓延到了海上项目。
去年的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结果是:滨海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37元/千瓦时;射阳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047元/千瓦时;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396元/千瓦时;东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235元/千瓦时。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当时众多专家对于这一价格能否在长期实现盈利表示怀疑。
较早建设的如东潮间带海上风电场在去年7月投入了运行。除了风机质量有些水土不服外,经济效益也是问题。“海上风电是高投入,但不是高回报。”谢长军在5月底能源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称。
“这个潮间带的投资,造价在每千瓦1万5发电量可以折算成2400小时-2500小时目前国家能源局给的电价0.65元左右,股本回报率在12%左右。”谢长军说。“想赚大钱,就别做海上风电,没有钱的也不要做,海上是很危险的。我劝民营企业就不要尝试海上风电了。民营企业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目前海上项目是挣不到太多的钱的。只有像国企,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去尝试海上风电。”
事实上,即使是谢长军认为龙源做得“生龙活虎”的陆上风电项目,盈利水平也不算高。5月份谢长军曾对媒体表态称,去年龙源电力并网了200万千瓦风机,投资大概达到了180亿。“但我们的利润总额只有不到6亿,这种盈利水平和其他比不算高,只能算微利,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挣不到钱了。”
而在投入成本更大,对风机质量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上,众多风电运营企业能否获利,目前还是未知数。
国内风机企业稳定性欠佳
海上风机需要怎样的门槛?“稳定性”、“可靠性”是本次海上风电论坛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昨日表示,海上风电技术门槛很高,这就是欧洲海上风电与其陆地风电相比规模还是很小的原因。在陆地风电,风电场建设与风机的投资比例大致是3:7,而在海上风电中,设备的比例小于50%,安装、建设、运营、维护成本比陆地上都要高。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前总经理范肖洪在大会发言中称,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需要极高的稳定性,“一旦大部件出问题,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