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亟待摆脱发展阴影
12月11日,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然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却存在着产业链条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光伏发电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两大阴影,即光伏发电比例低、光伏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低。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将会大大阻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原材料进口依赖度高
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市场上98%以上的光伏电池是利用高纯多晶硅制造的。高纯多晶硅的生产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成为我国光伏产业链的瓶颈。据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王莹介绍,目前我国高纯多晶硅绝大部分还需要依赖进口。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7》指出,2005年全球多晶体硅总产量超过3.1万吨,而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年生产能力仅为400吨。
据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李仲明介绍,近几年国际高纯多晶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已从2004年的每公斤23美元涨到了现在每公斤200~300美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光伏发电,全球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导致国际市场高纯多晶硅供不应求甚至短缺。”据了解,为了突破高纯多晶硅对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生产的制约,目前已有四川新光硅业公司等10多家企业投资太阳能硅材料项目,年总产能将超过5万吨。
据了解,目前国产光伏组件绝大部分出口国外,特别是欧盟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消费品生产国。2003年以前,光伏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太阳能灯和太阳能计算器等。自2003年起,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开始出口。2006年中国生产的370MWp光伏电池组件中,大约仅有10MWp用于国内,其余98%均出口。
王莹认为,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过分依赖国外市场的现状值得警惕。“一旦国外市场出现饱和,国内迅速增长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将面临放空的危险。”
价格技术仍是瓶颈
据李仲明介绍,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市场主要用于边远地区农村电气化、通信和工业应用以及太阳能光伏商品。由于成本很高,并网光伏发电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目前上海、北京、无锡、保定等城市已启动了城市太阳能示范计划和行动。
“目前阻碍我国光伏并网发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网电价太高。”李仲明说:“光伏发电最低上网电价在3.5~3.6元/千瓦时,而我国常规电力上网电价目前在0.3~0.5元/千瓦时。”李仲明认为,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光伏领域之所以走在世界前列,与其政府在目标引导、价格激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出口鼓励、科研和产业化促进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是分不开的。以德国为例,1998年实施“十万天棚光伏计划”后,以光伏法案的形式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补贴固定下来。政府还通过银行贴息贷款的政策吸引企业参与。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光伏发电“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十万天棚光伏计划”使德国在经济收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上获得双丰收。
李仲明认为,要降低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倡导推广应用光伏发电,“有专家计算过,当光伏发电设备安装量增加一倍时,其成本将下降20%左右”。二是加快国内硅加工和提炼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硅材料供需紧张,而我国的硅片加工工艺使得材料利用效率比较低,亟须更新技术。三是政府部门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制定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和有效的价格机制。
“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彻底解决产业链条和价格两大阴影,才能迎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光明前途。”李仲明如是说
(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