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其他 >

股指期货运行一周年 中国股市“脱胎换骨”了吗(2)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侯捷宁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5 06:58 
核心提示:改善股市生态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套利交易、程序交易、算法交易、对冲交易、数量化交易等各类交易策略纷纷涌现。 目前,市场已开始运用股指期货合成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结构化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

改善股市生态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套利交易、程序交易、算法交易、对冲交易、数量化交易等各类交易策略纷纷涌现。

目前,市场已开始运用股指期货合成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结构化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可转移Alpha产品、130/30多空策略产品、挂钩收益产品、创新性ETF等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的创新金融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极大地活跃了ETF等创新产品的交易。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市场ETF总份额较2009年增长42%。股指期货推出后的一个月,ETF总成交金额较股指期货推出前增长了80%。其中,上证180ETF、上证50ETF、深证100ETF成交明显放大,上证180ETF日均成交额涨幅达400%,由上市前一个月的成交均值0.69亿元,增加至5月成交均值的3.45亿元,为前者的5倍。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也明显增加,达20个,资金规模近1.7万亿元。海外沪深300ETF数量和规模也有大幅增长,已有5只沪深300ETF基金分别在香港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德国交易所等市场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股指期货还拓展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空间。证券公司运用对冲手段,开始设计基于套利、保本、流动性管理和Alpha等策略的理财产品。随着做空机制的完善,对冲工具的提供,私募基金真正走向对冲时代。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还提供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然面临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匮乏、投资策略趋同等问题,尚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财产性收入增长需求。股指期货的推出,金融机构将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利用股指期货等工具对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进行分解组合,形成特点各异的投资产品,使产品收益和风险特性与客户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相适应,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机构扩容提速

股指期货市场,是一个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保值避险工具的专业市场。股指期货有助于促进机构持续稳定经营。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机构投资者在缺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环境中,基金长期处于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业绩大起大落,证券公司被迫进行简单粗放式经营,盈利渠道单一,业绩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机构从传统的高风险、方向性投资,转为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的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业务模式。

截至目前,证券公司、一般法人机构、自然人均已在中金所开立套保账户,开始套保交易,其套期保值持仓量约占全市场持仓量的30%。证券公司参与套保交易平稳、有序,保值避险效果初步显现。

据统计,去年29家证券公司运用股指期货有效对冲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减少了现货资产损失近17亿元,为保护自营资产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等机构正积极运用股指期货锁定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实现仓位管理,减小对现货股票的抛压,市场保值文化正逐步形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正逐步出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已颁布实施;QFII参与的政策已完成征求意见;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正在积极研究推出。 2011年管理层引入机构投资者的力度明显增强。

此外,中金所已经两次调试了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系统,如果该系统上线,将会为机构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方便。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鼓励股份制银行参与期货相关业务”和“研究推出信托保险公司入市”等的提案和建议也被提交审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今年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速度将有所加快,这将有利于期指投资者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同时,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深度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容量加速放大,2011年无疑成为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元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