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战略在华受制信息安全
尽管IBM中国不停的游说大陆各级政府,但IBM的智慧城市概念自2009年在中国大举推广以来,仍未能创造一个值得惊叹的落地案例,有消息称,IBM总部对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工作并不满意,钱“日子并不好过”。
一位本土竞争企业的高管对此表示,几乎每个国内企业在向各级政府推销智慧城市方案时,都会指出困扰IBM智慧城市方案的最大问题——国家信息安全。该高管表示,IBM作为一家因“美国国家安全”而长期拒绝雇佣北航等中国国防科工委(已解散)下属大学毕业生的公司,没有立场去说服中国政府放弃信息安全的顾虑。
先热后冷 IBM智慧在华遭遇滑铁卢
作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名词的创造者,IBM在2009年正式开始在大中华区推销自己的相关服务。仅仅一年时间,IBM在华就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超过100名城市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与20多个城市和部分部委签订了合作意向。
作为IBM大中华区最高管理者的钱大群当时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他对IBM的智慧城市之路充满信心,曾公开表示,未来IBM将与中国各城市领导交流智慧城市落地方案,合作的重点将包括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但几乎在同一时间,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将一份《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递交给了上级领导,报告认为,IBM“智慧地球”实现难度极大、会形成新的技术壁垒、甚至会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等。
2010年4月,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IBM“智慧城市”时表示,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我们既要有启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随后IBM遭遇了各地政府的“冷遇”,诸多已经达成意向性合作的项目陷入僵局,据IBM内部人士透露,在2010年上半年的良好形势下,IBM本来有望打造2个以上的省会级示范城市,但因这起“国家信息安全”风波而全部泡汤。
捷报空传 意向书难换政府合同
据业内人士称,自2010年下半年起,IBM在中国宣传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已经不如当初那么高调,IBM也将游说一线城市的工作放缓,转而尽最大努力的吸引二线城市管理者的注意,凭借各类投资和合作,IBM在全国各地的意向书纷至而来,但却并未能真正转化为真正的政府订单。
IBM内部人士透露,在IBM集团总部看来,中国理应是为智慧城市概念买单的理想对象,2011年官方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仅为是51。3%,达到发达水平还需要30年。不断涌现的新兴城市和络绎不绝的旧城改造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旋律,同时中国整体良好的经济情况和稳定的政治基础更为智慧城市概念提供了用武之地。
尽管中国市场“看上去很美”,但钱大群却并未能向总部出满意的答卷,随意搜索IBM与中国任意一个一二线城市,你都能看到IBM智慧城市在当地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说,IBM在中国的智慧城市推进情况可以用捷报频传来形容,但在营收或者合同上上,IBM总部并未看到大中华区的这种变化。
在国内的各大智慧城市展会上,IBM站台的落地项目往往都在大洋彼岸或者中国二线城市的某个小项目上,而神码方正们的市民卡和智能交通等项目则往往能拿出实际落地案例;在IBM中国与一个又一个城市签订意向书时,神州数码、方正国际等本土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们已经开始真正依靠智慧城市创造营收了。
有传言称,IBM总部已经开始要求IBM中国撤出一些需要大额投资或垫资,却并无实质收益的智慧城市项目。与IBM有多宗合作并建立多个云技术或智慧城市中心的软通动力向腾讯科技否认了这一说法,而某运营商内部人士则确认与IBM在中国某城市合作的项目已经几个月未有进展了。
不懂中国式智慧的IBM
一位本土竞争企业的高管向腾讯科技表示,在北京市PM2。5数据都能制造出各种热门话题的今天,IBM想参与到中国多个城市运营之中,接触核心数据,并提供决策意见,本身就是一种超越现实考量的野心。
IBM的本土竞争对手往往参与的是更加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如医保卡、市民卡,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监管系统等,虽然接触大量数据,但对数据分析并不热衷;同时在资金方面,国内企业对BT和BOT等政府常见操作模式更加娴熟,而IBM相对的经验并不充足。
除了国家信息安全因素外,另一位IBM内部员工向腾讯科技透露,钱大群对中国地方政治环境的了解并不充分,在推广智慧城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对市委书记这一职位的概念无法理解,坚持认为市长是中国城市的最高管理者。
对中国国情的忽视,这也是IBM难以在政府客户中寻找到突破口的另一原因。
据悉,2012年7月末,IBM公布了其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净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6%;总营业额为258亿美元,同比下滑3%。而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销售收入则仅增长了5%。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