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应用 >

云时代,体验“自由”人生:从云计算到云服务

来源:融合网丨DWRH.net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21 22:27 
核心提示:“当前通信网络存在的三大问题已成为云服务交付管道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刘钧指出,“网络不协同、不可视、不可控造成网络利用率低、难以全面掌握网络性能、难以对业务流进行监测、不能进行精细的控制等问题。”

融合网丨DWRH.net专稿,回顾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历程,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其创新变革的驱动因素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更替交换,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都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体现在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上。从1960-1980年代的计算机时代,到1990-201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人类从利用ICT技术进行单纯的信息存储、读取、处理发展到了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并充分享受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Web2.0技术的发展充分推动了交互、便利、个性化的信息化生活的普及。但是,现阶段互联网的信息交互仍受制于终端、操作系统、通信管道、业务平台的多种因素。如何才能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的潜能,提升互联网的价值、并增加互联网效益?未来的信息生活又将如何突破人类现有的想象空间,达到极限境界?或是向无限发展?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钧提出了他对信息生活的最高设想:“那就是‘自由’人生阶段!我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受到体能、知识、讯息等差异的限制,人们完全可以按需获取、平等分享知识、资讯,同时任何的创新发明都可以随时共享。”他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正沿着 ‘Web1.0, Web2.0, …, Web Infinity’的道路前行,目前我们所知的仅是互联网世界的冰山一角,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我们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互联世界,实现‘Web Infinity’的愿景。”

云使能战略打造分布式泛在云服务

刘钧认为实现‘Web Infinity’,体验‘自由’人生的关键是实现从云计算到云服务。高效的云服务意味着要提供更丰富新颖的云应用、更快的云业务创新;云业务交付的智化管道需要可管可控可运营,即网络可协同、业务可感知、策略可控制,同时确保业务及时分发;云服务终端应该更加专注于业务呈现与互动,使得用户体验更趋完美。

云服务将最大化实现用户价值。刘钧指出:“现阶段业界采用的云计算技术包括虚拟化/资源池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部分解决了服务提供与部署的硬件、软件差异问题,但都还不能达到完全灵活高效、安全可靠、开放扩展的要求。我们所需要的是分布式泛在云服务,即可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获取任何服务,同时服务可按需提供,灵活扩展。”

但是目前云服务创新面临着困难,主要表现在缺失灵活可靠的应用部署交付基础设施和高效开放的应用创新平台。在刘钧看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需要提供高效可靠的云节点,动态组合扩展资源;提供智慧的网络,智能响应用户服务需求;提供灵活的管理,保证创新应用的快速部署和可靠交付。在平台即服务(PaaS)层面,需要实现电信、互联网和通用IT能力的聚合与开放,构建混搭业务生成与测试环境,搭建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业务部署框架,从而建立高效开放的应用创新平台

“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能加速软件即服务(SaaS)创新,服务不仅可以按需提供、灵活计费,还能确保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刘钧强调。

基于以上理念,上海贝尔提出了‘云使能’战略,即从IaaS,PaaS,SaaS三管齐下打造分布式泛在云服务。在IaaS 层面,通过网络云操作系统协同管理分布式计算优化的云节点和数据中心智慧互联网络,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动态扩展;在PaaS层面,通过打造能力聚合开放平台以支持能力混搭,推动应用创新快速上线;在SaaS层面,专注于已有业务的云化及新型业务的创新。

云服务交付的智化管道

“当前通信网络存在的三大问题已成为云服务交付管道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刘钧指出,“网络不协同、不可视、不可控造成网络利用率低、难以全面掌握网络性能、难以对业务流进行监测、不能进行精细的控制等问题。”因此,云时代的智化管道在宽的基础上还必需满足多模网络协同、网络监测与业务感知、策略控制与智能计费这三方面的要求。多模网络协同是指多模网络的感知,不同终端感知和网络智能协同;网络监测与业务感知包括端到端网络性能监测、感知网络忙闲、监测业务流、提供全网业务视图等;策略控制与智能计费意味着业务流级的策略控制和基于业务、基于用户的多维度要素的计费。

“上海贝尔在智化管道建设方面的探索可说是业界领先的,此次通信展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多个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展示如何打造智化管道。”刘钧介绍,“颠覆性无线革新产品lightRadioTM 、 400G超高速网络处理器FP3TM 、应用感知接入平台7360 ISAM FX可以帮助服务提供商获得更强大的单节点性能;应用级的流量分析与管理解决方案 ITM,高度优化的视频应用解决方案FCC和引导用户行为、均衡网络流量的动态计费解决方案为服务提供商打造更智慧的彩色管道;跨越光层和IP的统一调度与疏导的融合骨干网解决方案、透明的用户流量指引—WiFi分流解决方案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更高效的网络协同。”

“相信我们在‘云使能’战略的指导下,所打造的分布式泛在云服务和智化管道解决方案,能够充分满足服务提供商在云时代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为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自由’人生的体验。”刘钧如是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