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11:苹果不做互联网,直奔云端
苹果首先是一家设备制造商,然后是基于硬件的软件服务平台,未来的iCloud还是基于硬件的软件服务平台。
苹果永远不会去趟互联网这滩浑水,而是直接跨越互联网这种类型服务,直奔云端。所以不会有局域网或互联网之说。并且未来的互联网必将在云端,苹果没有必要绕路行走。
提供手机基本功能应用的开发者一定会和苹果自己的竞争类产品产生冲突。应对措施:
跨平台,比如Kik messager。
做的比苹果自己提供的服务还要好的应用。例如,Tango远胜Facetime。
苹果在PC端和移动端同时同步推出iCloud,乃天时地利人和之作,这得益于苹果长期坚持的“统一性”。Google在冰淇淋三明治统一姜饼和蜂巢之后,才会有机会做到苹果这样的水平,而且也只是有机会,能不能实现还是两说。Google的云服务更多是基于PC设备,除非Google 自己制造移动设备,否则移动云计算很难做开。所以Google的云服务只会在PC上与苹果的iCloud产生竞争关系。在移动终端做云服务,苹果必胜,Google 必败。由设备制造商提供的云服务一定会优于由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这也是Google推出Chromebook的原因。
Google的产品一切都是围绕搜索这个互联网应用展开的,Android Market这样的软件平台和苹果的App Store软件平台之间进行对比,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因为Google对设备没有控制权。
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苹果不做针对企业的商业服务,只针对消费者提供服务。但随着苹果在移动终端的布局,以及在云端的布局逐渐完善,未来的发力点就是对企业提供商业服务。iPad已在教育、企业商用上崭露头角。相信iCloud也同样不会逊色,一定会抢占微软、亚马逊、Googl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市场。
我认为苹果将会首先实现Kevin Kelly在TED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出的the ONE理论,未来将会只有一个终端。我对the ONE的理解就是苹果的“统一”,无论你用iPod Touch, iPhone, iPad, Mac, 还是未来苹果制作的何种设备,你都能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统一的,同步在iCloud云端。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