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孙建东:消除对云计算三大误区
孙建东告诉搜狐IT,随着云计算相关知识的普及,目前大量的用户已经意识到云计算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微软的调查数据表明,70%以上的中国企业高度关注云计算;88%的受访企业表示考虑实施云计算;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他们很谨慎,倾向选择有深入本土支持的国际企业。
正是大量用户的关注让微软觉得应该发力推动他们进一步了解云、走向云。“我们希望与本地伙伴、用户更轻松、紧密地沟通,让他们更了解微软的战略思想。”孙建东表示,目前有些用户对云的理解有所偏差,可能会影响其迁移到云的进程,这也是微软希望通过市场宣传来提升的。
误解一:未来一切都将走向纯粹的云计算
孙建东认为云计算目前的市场宣传偏向两个极端,一类公司说云就是服务,另外一些厂家认为云就是服务器、数据中心和虚拟化,云计算相关厂家基本分布在这两个极端中。“微软认为未来是一个混合的世界,用户应该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自己如何应用公有云和私有云资源,还有多少应用在本地,保持传统IT模式。”孙建东说。
从云计算的特性分析,公有云对企业来说投资和技术门槛最低,适合中小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其IT成本,提升运行效率。私有云则兼顾了传统IT模式和云计算的优势,前者的可控和安全,后者的资源共享、灵活分配和轻松管理。“因此,很多企业会把业务放在私有云上,你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会把自己的计费系统这样的关键应用放在公有云上。”
同时,因为可控和安全上的优势,传统的本地IT应用模式也不会消亡。“客户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做出传统IT、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选择,而且大部分会是混合的选择。未来不是一个纯云服务的世界,也不是服务器云平台,而是一个混合的世界。”孙建东如此判断。
误解二:云计算是对现有IT系统的推倒重来
云计算在2010年如此热闹,让很多企业都感觉到了系统迁移的拉力。在不少CIO的心目中,都把云计算当做一次巨大转变,需要大量的人力、基础设施投入。但孙建东明确警告用户:“如果有人告诉你转向云计算需要巨大投入,那你就要小心了!”
在微软看来,企业从传统IT到云的过渡应该是平滑的,不是推倒重来,不需花费大量成本。在向云过渡时,用户需要购买的主要是管理产品,而现有基础设施和系统大部分都是可沿用的。“用户在解决日常IT运维挑战的同时,已经可以慢慢向云过渡。例如,微软Hyper-V已经具备了虚拟化能力、Windows 7也可以实现桌面虚拟化。当用户升级操作系统时,已经具备了向云过渡的能力。”孙建东说。
搜狐IT发现微软已经在提供给用户的白皮书中提供了明确的迁移路径:确认基础架构和统一身份认证;利用Hyper-V进行服务器虚拟化;利用System Center统一数据中心管理;构建自服务平台;将程序迁移、部署到云平台上。微软强调,其中真正需要用户投入的是管理工具等产品,而不是硬件颠覆性的重新购买。
为了实现向云的平滑过渡,孙建东建议用户在新增资源时,一定要想清楚,做好未来规划。“就像盖房子之前要先画图,把未来三五年的计划考虑进去。微软建议用户选择的产品应该既能满足目前需求,也能适应向云过渡的需求。例如,选择标准的刀片服务器,就可以跨越未来平台融合的障碍。”
误解三:微软刚刚开始走向云计算
“启动云的力量”的大规模市场推动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结合之前行业中不少人对传统软件模式受到云计算冲击的怀疑,不少人发出了“微软终于走向云计算”的感慨。
孙建东对此有些哭笑不得。实际上,微软已经做了15年云计算、研发投资每年90亿美元,覆盖30万企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微软是云计算的先行者而不是后来者。面对有些人对于Hotmail、MSN服务能否算云计算的质疑,孙建东明确表示:“因为运营这些全球范围的服务,微软每个月加入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达到10000台才能应对服务需求的增长。只有云计算能实现如此海量计算资源的管理,也正是在摸索如何管理海量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微软积累了云计算的经验。”同时,因为既提供服务,又提供产品,而且有大型数据中心操作经验,微软在云计算的众多选手中显得相当全能。
对于“启动云的力量”这一口号的阐释,微软更愿意将其解释为:“启动云的力量,其隐含的主语是客户,微软充当技术服务的后台角色。并不是微软刚刚启动云。”
实际上,让微软感到骄傲的是,其云计算已经在中国多处落地。例如日前“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在成都上线运行,市民只需要凭小票上的信息即可查询到猪肉的来源、流经渠道及检验情况。其背后就是成都云计算中心和微软的IT平台,使得海量数据被稳定高效地处理,并由此产生有助政府决策与监管的信息。同时,云计算模式让这个系统的成本从600万元左右降低到 270万元。
“很多厂家还在炒作概念,而成都市民已经可以借助微软云计算技术吃上放心肉。”孙建东告诉搜狐IT,“这个应用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云计算和老百姓如此贴近,普通市民也会感受到云计算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