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应用 >

微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特性和应用案例分析

来源:CTI论坛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16:53 
核心提示: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使用虚拟化技术、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通用性、按需服务、高性价比等特点,这篇文章中来总结一下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特性和应用案例。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使用虚拟化技术、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通用性、按需服务、高性价比等特点,这篇文章中来总结一下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特性和应用案例。

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特性:

(1)综合性平台

Windows Azure Platform既是运营平台,又是开发、部署平台,开发人员创建的应用既可以直接在该平台中运行,也可以使用该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服务;平台上既可运行微软的自有应用,也可以开发部署用户或 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独立软件开发商)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既可以作为 SaaS 等云服务的应用模式的基础,又可以与微软线下的系列软件产品相互整合和支撑,如现在已经提供了在线的Office 2010,这是微软云计算平台的最具特色的一面和强大之处。

由于平台的综合性,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使用公有云,也可以部署混合云,甚至现在微软正在提供一些新的服务器级产品,将来可以部署私有云。

(2)应用程序迁移容易

在云计算时代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基于.Net平台下的C/S,B/S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尤其是B/S的应用系统(Web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的迁移到云中去。

对与Web应用程序的迁移,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一部分是应用程序数据的迁移,另一部分是应用程序的迁移。应用程序数据的迁移,我们可以使用SQL Server和SQL Azure迁移工具很容易把原本存储在SQL Server上的数据迁移到SQL Azure上去,及时数据存储在My SQL 上也比较容易,微软同样提供了了工具,先把My SQL上的数据库迁移到SQL Server上,再从SQL Server上迁移到SQL Azure。对应用程序的迁移就更容易了,直接使用向导式的界面就可以迁移到Windows Azure上。

(3)开发人员的优势

对于开发者而言,Windows Azure已经建立起一个简单而快速的系统,最重要的是它拥有着标准的模型,是我们步入“云计算”时代的捷径。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功能来使用,比如数据库,业务工具,甚至是第三方软件提供的功能。

对.Net平台下的开发者来说,无需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目前现有的技能、工具和技术,比如微软.NET框架和Visual Studio 2008,下载安装Windows Azure Tools for Visual Studio以后就可以体验云应用程序的开发了。同时,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灵活的开发平台和程序语言的选择与支持,如提供了对PHP、Java、Ruby语言的SDK。

微软最近发布的Visual Studio 2010为Windows Azure提供了专门的项目模型,我们可以利用Visual Studio 2010将我们创建的服务打包,然后通过Windows Live Developer Portal部署到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上。

当然,除了这些优势,微软云计算平台也有自己的一些不足,如价格问题,微软云计算平台现在已经商用,全都是收费的,而且价格不低,而Google云计算的平台则根据流量和容量来收费,在一定流量和容量下是免费的。

应用案例分析:

微软的云计算应用既有针对消费者的服务,也有针对企业的服务。微软针对消费者提供了包括 Windows Live、Office Live、Live Messenger、Bing以及 Xbox Live等在内的多种服务。上述服务用户都已在大量使用,比如 Live Meeting每年用户使用的在线会议时长达 50 亿分钟;Windows Live ID 每天用户登录使用人数达 10 亿人;Exchange Hosted Services 每天处理电子邮件信息 20 至 40 亿条等。微软针对企业用户的服务为 Microsoft Online Services,这是一整套由微软托管运维的向用户提供订阅服务的企业沟通协作解决方案,该企业级服务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各种经营规模的企业提高业务经营效率,而无需企业自己维护管理复杂的 IT基础架构。针对企业的服务主要包括 Exchange Online, SharePoint Online, Office communicator Online, Office Live Meeting, Dynamics CRM Online 等。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TCS)是一家全球性的IT服务外包和业务解决方案外包服务提供商。TCS使用Window Azure Platform通过Global Network Delivery Model(被认为是软件开发领域内的优秀标准)来提供整合的IT服务传送。

TCS提供了三种云服务。第一:提供Cloud Advisory服务,关注于分析云服务准备和推荐目标状态。这包括规划程序迁移,计算花费和风险,识别业务驱动和开发业务实例。第二:提供Cloud Migration和Development服务,包括将程序和数据库迁移到云服务中,重新设计程序,开发并部署混合程序。第三:提供Deploy和Manage服务,主要关注于管理服务等级协议并实现管理基础设施。

根据对TCS的业务发展经理Sebastian Iglesias的访谈,使用windows Azure有以下好处:Windows Azure的一个主要的好处就是它的规划需求的能力。同时,利用Windows Azure平台,客户可以摆脱IT内部的阻碍。帮助客户意识到将程序托管到云服务中相比于在他们自己的on-premises设施上可以削减有效的管理成本。托管在Windows Azure上的解决方案易于维护,同样有助于削减总体的IT开销。同时,客户可以加快上市时间,并快速推出新的功能和补丁。

总结:

目前在全球已经建立了6个数据中心,花费数十亿美元构建服务器集群,开放资源为开发者提供更多支持,Office Online开启网络办公,快速部署、降低总拥有成本、易于迁移、按需服务及付费、开发资源丰富、产品线丰富、易于整合、能够保证99%以上的联机服务……这些都是微软在云计算领域内的优点。但是也有不足,进入云计算领域的时间短,部署和费用计算比较麻烦,在价格方面,商用后,所有应用和服务都不是免费的,这对技术爱好者和试用者来说缺少了一些吸引力;在云计算安全方面,账户的控制权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手中;自行托管和整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条布满荆棘而又满怀希望之路,对技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来说,学习和关注是云计算时代个人制胜的法宝。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