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中国副总裁:云平台已成“安全战场”
不仅是安全厂商,几乎所有IT公司都被卷入了一个被称作“云安全”的战场。
人物:久保田亮
职位:NEC(中国)副总裁
经历:1980年进入NEC,曾在日本大阪市有过运营经验,2007年任中国台湾总经理、现任NEC大中华地区总部副总裁
云计算在企业应用层面进展缓慢,却在个人消费市场上炸出惊雷。当然,这次不是好消息。
最近,一款手机病毒让人在云中惊醒: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红透透”病毒引发手机用户隐私信息大范围泄露。最为开放的云计算平台,带来了无法控制的负面效应。
以谷歌、IBM、微软为首的IT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大动作推动云计算的普及和发展,时至近日,云计算除了走进企业市场,也在以云平台的方式为个人消费市场提供服务。其中包括消费者所熟悉的安卓市场、苹果商店这样提供手机软件下载的“云服务”平台。
“红透透”这种潜伏在Android平台上的手机病毒,正是嵌入在了这种个性化产品(游戏软件)中,从而恶性传播的。就好比,“云服务”的源头流出了肮脏的自来水,而消费者却无能为力。
此类病毒变种正呈集群式爆发,受到感染的手机已经超过90万台。种种病毒肆虐事件,让云服务在消费市场上陷入“信任危机”之中。而在企业应用领域,云服务又何尝不是止步于“信任门”之前呢。安全问题能否成为云产业发展的桎梏?为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了NEC(中国)副总裁久保田亮。
云服务,日本人怎么做?
CEI:不管是在企业市场还是个人消费者市场上,云计算产业一直存在一种“信任危机”。以这次“手机病毒事件”为例,这类灾难是否无法避免?
久保田亮:开放的云平台有安全风险是必然的。前面提到的病毒是基于Android平台传播的,它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安全性相较于Windows操作系统等肯定是要弱的。而不同供应商的云手机在安全系数上是不同的。技术力量强的供应商应该在提供Android终端以及云服务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加强云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对接入用户进行信用审核,对应用软件实时加密措施等等。
CEI:日本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的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位置,市场成熟度较高。日本云服务平台是怎样确保安全性的?
久保田亮:日本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相对安全。在日本,如果客户的相关信息发生泄露,那么责任企业从领导层到相关负责人就都会引咎辞职,此种情况很普遍。
他们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保护应用云服务的安全:首先,倡导用户在终端设备中安装防病毒软件来预防与查杀。其次,云服务提供商也会为用户推荐安全系数高的软件,日本有一些民间的认证机构,他们对软件与服务安全性进行排名,以便用户参考。欧美一些国家也是如此,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占有率形成一个安全软件的推荐榜并发布。第三,如果在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之后仍然出现了终端机感染病毒的情况,手机终端提供商比较常采取的做法是,利用远端服务为手机用户进行紧急处理。
云危机,谁的商机?
CEI:无论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安全问题都会导致他们对云服务平台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这是否会阻碍云产业的发展?
久保田亮:当然,不解决好云安全问题,云产业的发展速度一定会放缓。作为云服务提供商,我们必须对云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加固,不仅要在云中部署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产品,更要从系统层面,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权限管理、云安全认证监测服务等多维安全机制,确保云服务的安全平稳运行。
CEI:云平台安全危机会成为谁的机会,会造就哪些企业?
久保田亮:的确如此,一大批企业将兴起。如今,云安全已经成为云计算产业中的重要业务,而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都被卷入到了这样一个课题当中。我认为,各种安全厂商以及提供防病毒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产业机会更大一些。
企业用户入云需谨慎
CEI:云服务在大中型企业中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同样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因此也极大阻碍着大型企业利用云服务。对于这类企业用户应该如何“用云”,您的建议是?
久保田亮: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在“用云”前,用户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能级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在这个安全能级下要有怎样的基础设施去支撑,才能避免在出现问题后无法应对。
对于中国的大中型企业来说,首先要明白不是所有业务都可以放到云上,其次要分清什么样的业务适合放到云上,什么样的业务不适合。
另外,云服务提供商应在推出云计算相关服务时,帮助客户做出诊断,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业务适合放到云上。
举例来说,在对大量的新员工和经销商进行培训时,因为培训系统不会被频繁使用,而且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那就可以通过使用云服务的方式来完成。
反之,像生产管理系统这种会经常使用且涉及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就不适合放在云上。
CEI:不少人难以理解云计算,笑称其为“晕计算”。从您的视角出发,您认为什么是云计算?
久保田亮:首先,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云计算并不是技术转变,而是一种商业模式转变。即我们开始将IT当作一种服务来利用。
从NEC这样的云计算提供商角度出发,我们的云计算不是面向个人用户,而是面向企业用户的。这里,云服务是指将面向企业的系统作为服务来提供给企业,帮助企业实现不持有IT设备、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速度与灵活性等,使企业用户享受由此带来的便利性。
云产业未来挑战在带宽
CEI:随着服务模式与收费模式的变化,未来云产业内的供应商在云计算技术发展上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久保田亮:一个高速、大容量的网络环境是云计算和物联网得以快速落地与发展的关键。而如何构建这样的网络环境以提高IT水平,已经成为了云产业内供应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当前中国IT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在未来云计算方面的关注重点就集中在网络方面,尤其是如何构建一个高速、大容量的移动互联网络,这其中包括3.5G到4G网络的构筑。
另外,以NEC为例,我们下一阶段在全球市场上要挑战的领域,就是通过云应用维护社会安全,比如研究指纹识别、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方面的独特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
CEI:在云计算上的发展演进上,NEC下一步的关注重点?
久保田亮:1977年,NEC提出了C&C的理念,即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理念。30多年过去了,IT与网络的融合成为如今NEC的专注领域,也成为NEC发展云计算的优势。
NEC会持续基于这两项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IT和网络的解决方案。另外用户与厂商都很关心安全问题,如何提供安全的产品与服务也会体现一个供应商的真正实力, NEC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