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管理”箭在弦上
2011年4月20日消息,伴随着云计算在企业环境中的落地,与云相关的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这样的发展轨迹在此前已经多次上演,新兴应用的每一次崛起,总是会带来新一轮IT管理技术的演进。最近的一次是伴随虚拟化应用普及而来的虚拟化管理技术竞技。将视线转回“云管理”领域,企业在把应用向“云”迁移的进程中,将面临一系列的管理挑战。
对企业用户而言,如何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和“云”基础设施的协同管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目前云计算应用的推广情况看,企业用户通常会选择性地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应用首先迁移到云端,或者致力于企业内部新建的私有云上,或者购买外部的云服务。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在私有云上运行一些全新的业务应用,然后再考虑传统应用的迁移进程。
这样一来,IT管理的战线被再一次拉长,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IT管理的复杂度。对于企业的IT管理者来说,面向“云”和非“云”环境的管理任务,成为混合IT环境管理的新难题。不过,云计算领域的开发商和服务商已经开始深度关注“云管理”的课题,包括亚马逊、微软等公有云服务商,以及IBM、HP、BMC等传统IT管理厂商在内的众多参与者,共同启动了“云管理”的技术演进引擎。
管理标准持续推进
随着云计算理念的深入人心,云计算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为业界各方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9年4月,分布式管理特别任务组(DMTF)宣布,将组建一个小组来解决预计在虚拟化的云计算环境中出现的管理和互操作性问题。包括思科、思杰(Citrix)、惠普、IBM、微软和VMware等公司在内的IT厂商,将作为开放云标准孵化器的成员,共同开发云资源的管理规范。
DMTF宣称,开放云标准孵化器将为开发可互操作的云管理规范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而该规范的制定,将会对确保企业成功部署云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推动企业中私有云,以及其他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之间的互操作。目前,该组织正在开发各种推动互操作性的云资源管理协议、封装格式和安全机制。
时隔1年后,另一家重量级标准组织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也宣布启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工作。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此次启动的两个云计算项目分别是设计指南(P2301工作组),以及可互操作的云服务标准(P2302工作组)。
其中,P2301工作组将采用多种文件格式和接口标准,重点研究云迁移和云管理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该工作组肩负的任务是,推出一份指南性文件,为各种行业组织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各类工作,例如为云应用、云迁移、云管理、云界面、文件格式和操作惯例等提供一份单一的参照源。P2302工作组则将尝试定义一系列确保云服务间互操作性的标准。
多家国际标准组织的参与,让云计算的标准化离现实更进一步。而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云管理相关的规范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由于云计算模式的特殊性,企业在管理云环境时,面临的不仅是与传统基础设施如何对接,应用系统间如何互操作等问题,还涉及跨越企业边界的业务信息管理、数据安全、如何在混合环境中监测系统服务水平等。
目前看来,跨物理、虚拟化及云环境的整合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数据集成机制正在研发之中。鉴于云计算自身的成熟度有限,云的管理技术也在刚刚起步阶段。不过,伴随云计算实践进程的加快,“云管理”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迫切的用户需求。面对这种需求,相关的云计算和IT管理厂商都在积极研发面向云的管理工具,而国际标准组织的积极介入,也为云管理技术真正走向成熟带来了新的曙光。
管理能力向云扩张
在IT管理领域,每当有新的计算模式推出时,都会引发该领域内主流厂商新一轮的技术收购浪潮。以2009年为起点,包括IBM、微软、BMC、CA等在内的管理软件厂商,相继借收购增强自身在云管理方面的能力。其中,微软在2009年收购了IT流程自动化厂商Opalis,藉此为其System Center管理组合增加了可管理高度自动化和可伸缩的虚拟环境工具。
BMC则借对Phurnace Software的收购,着手从应用自动化的角度加强对“云”的管理。据称,此项收购技术将帮助用户减少向虚拟和云环境应用,Java应用的成本和复杂性。目前,Phurnace的交付产品已经集成到BMC此前收购的Bladelogic服务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另外,BMC还与Amazon EC2联合提供统一集成解决方案。企业用户通过一个集成的自动门户,既能请求物理或虚拟计算资源,同时也能请求来自Amazon EC2的外部计算资源。
老牌管理软件公司CA则于2009年和2010年相继收购了数据中心自动化厂商Cassatt、网络性能管理厂商NetQoS和服务水平管理厂商Oblicore。CA表示,通过这些收购,CA将在帮助客户充分利用云计算的能力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2010年,IBM也通过两次收购实现了管理技术向云的扩展。2010年2月,IBM通过收购Intelliden,扩展了IBM在网络服务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这对于管理虚拟应用和云资源而言,意义重大。2010年7月,IBM收购BigFix,通过此项收购,IBM能够向用户提供单一管理控制点,用户可以以此获得包含移动、虚拟和云在内的面向所有IT资产的单一管理平台。
除技术收购外,相关厂商也在加紧对云管理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2010年7月,惠普发布BSM 9.0(HP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9.0)版本。该版本大幅提升了对虚拟化资源的管理能力。其所包含的实时运行服务模型,能够在企业内外部、物理或虚拟的综合环境中,对应用服务的整体运行环境进行更新,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IT服务状况。
2011年3月,微软宣布围绕云计算对其System Center套件进行针对性的升级。计划于2011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的System Center 2011版本,能够在云计算环境中管理虚拟机,同时还强化了部门级的系统资源分配能力。据悉,代号为“Concero”的应用将帮助系统管理员向部门经理分配服务器组或其他资源。
新版System Center包含的虚拟机管理工具,允许管理员在本地服务器或基于微软Azure的托管平台上部署虚拟机。管理员能够将虚拟机汇编成不同的组,针对不同的特定任务或业务建立服务器组。该程序还可以与使用微软Hyper-V管理程序,以及基于VMware和Xen管理程序的虚拟机协同工作。
管理与部署并举
毫无疑问,云计算推动了IT服务交付模式的重大变革。它能够向最终用户交付具备高度可扩展性、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的服务。而作为云服务的交付方,对云的管理效率将成为决定其应用价值和作用的重要因素。当CIO们考察云计算如何在企业环境落地的问题时,云的管理问题需要投以同样多的关注。长久以来,IT管理任务分散性高、管理能力缺乏整体集成等问题悬而未决。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将云计算模式引入企业环境时,对云资源管理的预先设计与考量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标准组织和相关厂商的积极推动下,云管理技术将日臻完善。从现阶段的技术演进程度看,云管理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在集成度和兼容能力方面不断改进,同时管理的实时性和自动化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虽然针对“传统环境+云环境”的混合环境的整合管理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关于虚拟机部署、云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工具已经面市,企业用户可以借助专用的工具实现云的快速部署与高效率运营。
在向云迁移的征途中,云管理是一堂必修课。在启动云部署时,面向云的管理进程也需要同期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您所在的企业在今天是否部署了云,了解和掌握云管理的相关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云计算的浪潮可能已经席卷了您所在企业IT服务供应链的上下游,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将应用置于云端。在这样的情况下,您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实现传统IT管理与云服务对接,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可回避的云管理问题。
虽然面前仍有重重挑战,例如云环境的性能调优和容量规划问题,但云管理快速演进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随着云计算应用模式的成熟,云管理技术也将步入快速演进的崭新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