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标准 >

危险的云计算来了?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8 14:01 
核心提示:再有两天每年一度的全球IT盛典德国CeBIT2011将拉开帏幕。与往届相比,今年CEBIT的最大看点之一是将云计算作为核心主题。

一切向云看

再有两天每年一度的全球IT盛典德国CeBIT2011将拉开帏幕。与往届相比,今年CEBIT的最大看点之一是将云计算作为核心主题。相信许多人也和我一样,特别关心像CEBIT这样规模超庞大的ICT产业展会,将如何从方方面面诠释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特别是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云计算落地”问题。

关于“云”的话题热炒,大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数据中心,小到人们手中的各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其渗透力之广已经远远超出当初人们的设想。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囊括从企业级核心领域到个人消费领域,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到各个行业的最新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当下云计算的技术成果平台。对于更广泛的大众群体来说,认知“云”感受“云”,使“云计算”不再虚无缥缈高高在上,CeBIT大展很可能是2011开年全球最大最直接的一个“云计算”的盛会了。

今年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成员劳尔这样描述云计算:它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ICT行业已发生了完整的变化,未来一定侧重软件与服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将展会的核心主题定为云计算。

考虑到欧美企业在IT技术方面一直走在产业的前头,对新技术的更新与应用速度较快,因此相信在本届CEBIT上会有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亮相,对于国内企业向云过渡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CLOUD COMPUTING WORLD“是今年CEBIT展上关于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展示区。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众多国际IT展头的演讲和云技术成果展示:一切向云看,一切围绕云展开。

不过,在这场狂欢的盛宴开始前,笔者却有个小小的疑问:真的是每个人都在热切拥抱云时代的来临吗?

云吞噬小IT公司的商业机会?

云计算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被冠以改变整个IT产业商业模式的巨大光环。在”创新“”革命“等字眼的簇拥下,近几年云技术在产业中的地位被不断提升和放大,在2010年和今年其地位和影响力更是被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CEBIT将云计算为作核心主题,更是将这种影响力再次放大。当下所有的IT厂商在的新产品发布时都热衷于谈云的特性,或者干脆以云的模式作为产品的研发方向,整个产业界一场云的狂欢正在进行。

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全情投入地热烈拥抱云时代的到来?抑或云计算对于当前整个生态链上的各个层面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的致胜法宝?情况也许并没有想像的那样乐观。

前几天在接触一家国内的渠道分销商时,他向笔者诉说这样的抱怨:原本他们是阿里集团的某种IT设备供应商,然而随着阿里集团向云计算模式战略过渡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所获得的阿里公司的定订量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在构建自己的庞大云计算体系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将所有的软硬件体系紧密结合,因此改变过去采购标准化的IT产品,转而自己设计和生产大部份的IT基础架构产品了。据这位渠道商透露,云计算的兴起使得这种状况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即大的企业为构建云而放弃标准化的产品采购转而选择向独立和封闭式的架构体系发展。这使得当下中小型IT方案供应商的商业机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从本质上分析,这不难理解。云计算所要求的是动态智能化的IT架构管理,全自动化的工作负载管理,以及软件、虚拟化、网络、硬件的高度紧密配合。”云“更像是一个具有智慧的,高度自适应的有机体。对云架构智能化的要求越高,就越要排斥标准化设备为高度兼容性而牺牲性能的取舍。最直观的例子是谷歌和亚马逊,众所周知谷歌的服务器和网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产品,同样亚马逊的核心基础架构也完全是自主设计的。而这所带来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是:云计算似乎与当下IT业提倡的技术标准化似乎格格不入;此外对于大批中小IT企业来说,云计算意味着他们将丧失大量的商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云计算似乎很危险,如果它真的大行其道的话现有的IT产业受到的冲击力也是致命的。

五朵大云统治的未来世界?

在云计算概念越炒越凶的今天,一个新名词被广泛套用:“aaS”(即服务),它是“as a Service”的缩写。除了大家经常提到的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架构)之外,还有像“Daas”(桌面即服务)、“Saas”(存储即服务)、“ITaas”(IT即服务)……不一而足。反正是原本通过传统模式提供的软件、硬件、存储、数据中心乃至整个IT,似乎都将“即服务”。(笔者:按照这个逻辑思路,电影《盗梦空间》中大家能进去一个共同的梦境也可以称为“梦即服务”了)

然而在未来的云计算世界中,是不是今天所有的IT厂商将现有的产品给“即服务”了,就能在这场变革中顺利过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少在国外研究学者的眼中,并不是所有的IT企业都能变成云的服务商,一种观点是未来只有五朵真正的云来统治世界,它们就是:谷歌云、亚马逊云、苹果云、IBM云和微软云(如果微软真的想做云的话)

提出这一观点的论据是认为,真正的云计算是相当庞大的(主要指公有云)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IT厂商的技术和实力都有能力创造出云,因此云计算和所有的新兴产业一样,在经历了百花齐放到群雄争霸之后,最后也必将走向寡头时代,而在那时这五朵云就足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了。要是未来果真如此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当下许多耳熟能详的IT巨头要么改变商业模式只能将产品卖给这五朵云,要么只能被历史所淘汰了。同时现有的各大厂商在各自领域划地为界雄霸一方的格局不再存在,网络、服务器、存储、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安全,也许这些都不再是终端用户所要关注的层面了,到那时IT也许真的像尼古拉斯·卡尔说的一样不再重要了(IT doesn‘t Matter)。从这个角度来看,云计算的确是危险的。。。

IT巨头们的“云威慑”游戏

云威慑与云平衡:IT巨头们的感情纠葛

云计算的一大好处是通过强大的后端提供几乎无限制的计算能力,从而使终端设备的本地性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用户可以摆脱笨重的“胖终端”发展模式,获得外型更炫,移动能力更强,操控性更好的终端设备。在向云的发展过程中,最激进的模式是像谷歌所提出的以浏览器为核心,废除现有的操作系统;较为过渡性的是微软提出的“云+端”的计算模式。无论哪一种选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终端的计算能力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被看重,对于这一潜在在趋势,相信在没有新的商业模式确保利润和市场份额不减少之前,无论是最上游的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数据库还是下游的电脑厂商、终端设备商们都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因此当下虽然所有的厂商都在积极地提倡云,探讨云,但是应该看到许多IT巨头们对于云的感情其实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作为新的产业技术趋势热点,他们无论主观愿意不愿意都要被裹挟着向云前行,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未定,市场前景模式的情况下,当下全盘转向云计算意味着打破现有饭碗也不可取,因此对于云计算的投入只能是战略性的,即不能指望马上靠其收回成本,也不能因为无法赚钱就放任可能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夺。当下主要的问题是,如果仍然有大量的传统厂商无法全心向云投入,那么云计算产业的春天似乎也不会像预期的那么快到来。除了少数在云计算的位置上已经充份占有优势并获益的厂商外,大量企业面对云似乎像手拿核武器的各国元首一样,只能作为制衡他人的一种震慑手段。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点评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