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借云计算调整Office战略
加快更新
自从1989年发布以来,微软一直都把Office的升级周期控制在3年左右。这些更新包括界面改版、新的Word字体和Excel格式,以及修复一些漏洞,有的很容易发现,有的则难以觉察。但无论大小,这些更新都会通过包装精美的光盘销售,买家通常是刚刚购买新PC的个人或企业。
这种模式一直都很奏效,现在依然如此:2012年,全球Office用户总数达到10亿人。在微软企业部门240亿美元的营收中,这套办公软件的贡献超过了一半。但随着Office的销售模式从盒装软件转向Office 365的云计算订阅服务,微软也开始重新思考软件更新的发布方式,并将大幅加快升级周期。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测算,今年全球PC销量可能同比减少7.8%,创历史最差记录。这意味着新PC将无法继续推动软件销量。不仅如此,Office面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Google Docs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Word和Excel,Dopbox、Box和Jive Software也在挑战Office的SharePoint文档管理和协作软件。
这些新秀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云计算模式。自从谷歌2012年4月推出Google Drive云存储服务以来,已经累计更新了100多次。Dropbox和Box则号称每天都会更新。谷歌发言人蒂姆·德利南(Tim Drinan)表示,现在,每天都会有500多万家企业使用Google Apps。根据需求的不同,谷歌的更新频率从每月几次到每周几次不等。德利南还表示,该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一个选择,允许其只在规定的时间接收更新,以免升级过频令他们手足无措。Box表示,该公司的企业用户超过15万。
采用自动更新模式的企业可以对用户不满和需求变化作出更快的响应,而且云计算软件也无需在本地下载和安装补充文件。反观微软的盒装软件用户,则必须要经常下载补丁,以便修复漏洞。IDC分析师梅丽莎·韦伯斯特(Melissa Webster)说:"微软明白这种威胁。在当今的科技行业,3年几乎就是一款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彻底转变
微软两年前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Office 365,而该公司副总裁杰夫·泰珀(Jeff Teper)表示,过去一年间,该公司已经改变了文化,进一步向互联网公司的方向靠拢。一年前,Office服务器和服务集团的工程师有80%从事几年发布一次的大规模更新,只有20%从事Office云计算产品的开发。现在则刚好相反。
泰珀表示,Office 365用户每月都会收到更新,很快还将加快到每周一次。Office云计算团队4年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分析师,现在已经安排了数十人实时追踪用户的满意度。
泰珀将这种变化称作"Yammer之道"。换句话说,这是在微软2012年7月收购企业社交网络协作工具Yammer后实现的转变。Yammer每周更新两次,该团队还帮助微软招募了很多Office数据分析师。Yammer联合创始人亚当·皮索尼(Adam Pisoni)是Office部门新任工程总经理。
"这是一次渗透到整个公司的彻底转变。"鲍比·基绍尔(Bobby Kishore)说。他已经在微软任职18年,目前主管Office 365部门的工程和运营。
Office 365目前的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但该业务的发展方式可能会疏远一些企业用户。虽然这种模式很方便,但用户可能会因为频繁的更新而感到困惑。"虽然有很多人为这种快速更新而兴奋不已,但同样蕴含着风险。"独立咨询公司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师维斯·米勒(Wes Miller)说,"很多用户喜欢这种方式,但同样也有很多用户不喜欢。"
微软自己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2010年对150家顶级客户的调查中,只有五分之一愿意或计划使用网络软件。泰珀表示,该公司决定忽视这些信号,继续推进Office 365的开发。"即使用户让我们慢一点,我们也不想陷入险境。"他说。
微软Office部门表示,对于那些抗拒Office 365及其快速更新模式的用户来说,仍然可以继续获得微软的盒装软件,但团队的多数精力却会转向网络服务。"微软一直以来都深得用户信任。目前为止,那些迟迟不愿进入云端的用户还是愿意信任微软。无论是谷歌还是Box,其他竞争对手都不具备这种信任。"皮索尼说。
施乐企业服务部门首席信息官拉曼·帕德马纳班(Raman Padmanabhan)已经对微软的这种快速更新模式有所了解,他表示,只要产品够好,他就会支持这种模式。"关键还是得看服务和品质。你必须得达到一定的品质,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他说。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