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使城市管理更加透明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20 10:43 
核心提示:在长期的智慧城市实践中,智慧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都和以前单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有很大的差别,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建设智慧城市目标。在总体建设思想原则的指导下梳理城市应用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和标准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和基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感知、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市政管理、经济产业和社会民生等5大系统的核心信息进行感知、传输、处理、分析和共享,最终实现反馈控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5大运营系统的资源整合。过去,由于科技技术的不足,城市的发展是按照5个系统独立运营的方式进行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较少,监管相对滞后,容易出现一些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城市基础实施不完善,政府服务效率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感知、传输、智能处理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有了这个数据中心,城市运营中的5大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形成透明。这样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实施部门、监管部门可以快速协调资源、做出适应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决策,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启动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行动,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认为应该“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地运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中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成为一个以一种更智慧方式运行的宏大“系统的系统”。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覆盖政府、电信运营商、设备软件商、方案集成商和业务运营商。最终表现形式是业务运营商通过智慧城市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过程中接受监管。定制化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价值体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电子政务、智慧农业、智慧工业、公共安全等都是智慧城市典型的应用服务。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立足于做“智慧城市的实践者”,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公共安全、地理信息、智慧政务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IT服务。

在长期的智慧城市实践中,智慧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都和以前单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有很大的差别,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建设智慧城市目标。在总体建设思想原则的指导下梳理城市应用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和标准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架构设计。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遵循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与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相一致。尤其要注重与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三网融合”、物联网、3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从而,从全局上把握好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能够支持该城市发展目标和成为更好发挥城市特色的承载体。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建设过程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北京提出了在城市应急管理、社会安全、市政市容、环境监测、水资源、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农产品等十个重点领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海提出基于云计算解决方案来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宁波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构建十大智慧应用体系: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和智慧文化服务体系。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南昌提出“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把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如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可见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关键技术主要包含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分析处理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标准与安全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行业应用技术。方正国际认为物联网、云计算、数据融合挖掘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最核心的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大子系统信息的感知、传输、最后汇聚到城市数据中心。如何有效聚集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有效,如何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需要建立数据有效的模型、城市的数据联网和虚拟城市的数据模型,同时加强数据智能分析和决策。

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是数据服务中心的建设。与以往的数据中心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单单强调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在物理层面的集中;而是强调基于云的数据服务框架的建立,将数据按业务属性进行归集,形成一套高效、可组合、可管理的数据服务集,对所有的智慧应用和业务部门屏蔽数据在存储地点、调用方式和组织方式上的不同,真正从数据层面做到可互补、可挖掘。

智慧城市建设的定位不同,重点领域业务应用也存在差异性。方正认为决定智慧应用建设成败的不是功能模块的多寡,这些可以在长期的建设中持续完善;而是应用框架是否有足够的“柔性”和稳定性,能在多输入、多输出、大数据量的环境下达到动态平衡。即智慧应用更注重发掘数据背后的业务意义,比如能筛选热点事务,并将其及时转给需要的用户。因此方正国际联合中国科学院王越院士,成立了“多活性代理复杂信息系统”博士后流动站,将研究成果与BPM智能开发平台、实时空间可视化管理平台、海量图像处理平台等高度融合在一起,运用科技的手段及统筹的方法让智慧渗透到建设的每个环节中,为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慧城市系统要做到全面的信息感知和采集,快速的传输和处理,高效地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个性化的全景信息视图,让用户方便的在一个界面中了解他们需要的信息,从而发现隐藏在不同系统中的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信息,再通过系统的智能化的业务分析功能,帮助用户从以前的反应性决策向前瞻性决策的转变。

目前各个城市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城市名片”,而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却并没有突出这一点。现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智慧应用需要更多的对城市经济发展和民生起到促进作用,实现各个城市各有不同、差异化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各个城市自身的智慧应用考核指标体系,用指标体系反过来考核每一个智慧应用是否合理、合适,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序展开。指标体系的建设要点有三:一是要有重点,宏观指标和重点指标要能直接反应城市发展的思路;二是可量化,建多少热点、有多少功能全部列明白、写清楚,让城市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明确的展望建设成效,从而做出判断;三是成体系,对于原始指标,可以从应用类型、应用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层层分解,形成一个指标树,使得指标能够评价每一个具体的业务和功能,真正做到智慧建设有标准、有目标,而不是流于形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众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政府指导思想下,广泛合作、强强联合。建设单位应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强,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惊喜的看到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各类企事业单位、百姓大众都在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的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智慧城市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