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服务器需求降9成 云计算将杀死服务器市场?

来源:机房36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15 22:59 
核心提示:这意味着硬件市场已死吗?不,但这意味着供应商得去进行更多的创新型开发以保证不被淘汰。回顾过去,这也正是为什么AMD收购SeaMicro以及VMware收购Nicira。SeaMicro和Nicira分别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领域具有全新的架构创新,改变了很多以往的概念。

云计算如今已经切切实实的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仍然坚持在服务器市场,那后果一定很糟糕。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近日出了一份报告,阐述了如果全国的企业都把工作负载从自己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迁移到云服务器上,会发生些什么。

报告显示,如果做到这一点,能源节约的效果将极为显著,运行数据中心(包括内部所需的各种设备)的总能源需求将会下降87%——从每年373千兆焦耳降至47千兆焦耳。所节省下来的电力足以支撑洛杉矶一年的电耗。

“尽管统计未必足够确切,但是在全国这样的规模上,使用本地数据中心和云数据中心的能耗差距无疑是极为巨大的。”报告称。

不过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样做之后,在全国规模上,对IT基础设施需求量的减少。服务于8700万用户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数量将从350万台降低至47700台,降幅高达98.6%。差异之所以如此巨大,原因是绝大部分服务器都并未充分利用:许多邮件服务器只处理2000左右的用户,而有些私人的则更少,甚至低至8位用户。换言之,如果你现在走进这些数据中心里,会发现它们99%都在闲着没事干。

支撑生产力应用程序的服务器数量将从123.7万台降至3.24万台,降幅97%。

当然,迁移到云将会给硬件厂商卖出更多设备的机会,但却难以弥补由于需求下降导致的缺口——还不算降价——可能攀升达90%。

更糟糕的是,硬件厂商将不得不与新的更复杂的客户进行抗衡。不同于以往向数以百万计的客户销售数以千计的服务器,现在则是要向数以千计的客户销售数以千万计的服务器。一些大型的客户如google和facebook等,都已经在自己设计设备并交给台湾承包商来进行生产。一些云供应商则不会自己去设计服务器,他们会选择从这些大公司那里订购。

不过这意味着硬件市场已死吗?不,但这意味着供应商得去进行更多的创新型开发以保证不被淘汰。回顾过去,这也正是为什么AMD收购SeaMicro以及VMware收购Nicira。SeaMicro和Nicira分别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领域具有全新的架构创新,改变了很多以往的概念。前不久发布的HP的Moonshot服务器,就是基于SeaMicro创意的一款产品。

由于云计算的自身属性(数据量越来越大),存储市场的需求不会发生下跌问题。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一项研究估计,将生产力应用程序迁移到云对外部硬盘驱动器数量需求只会产生轻微影响。

WiFi系统是赢家——每发送1bit数据,通过wifi只需100微焦耳,而通过蜂窝数据网络则需要450微焦耳。而且即便是平板和智能机日益流行,数量日益增加,也不会抵消掉这一节能优势。

“从现在起五年内,您的手机将自动在室内切换到WiFi状态”,技术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Urs Hoelzle上周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