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互联:云计算与物联网对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影响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向跨平台服务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终端的基本普及,上网应用的持续创新,用户体现出“移动接入”的高度需求。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2011年底的69.3%提升至72.2%。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50亿,以每日新增200万的速度增长,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普遍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应用服务,将是政府网站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政府网站,可大大提升政府网站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用户体验,并体现出“网络接入更便捷、应用服务更丰富、用户体验更人性”的趋势,真正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拓宽用户的访问渠道,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主动的政务服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移动电子政务工程,2010年8月,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正式开通,广东省连州市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于2010年12月23日正式启用,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积极开通手机版服务,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提供了便捷。但是,缺乏重视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数据不足或数据不准确、标准化和安全性欠缺等问题仍制约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阻碍了政府网站的多渠道、跨平台发展。为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网站在建设中,需继续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化,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在线服务的实用性和政民互动的便捷性,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使用和满意度。
微博——向深度互动的转变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公众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博客、微博、维基为代表的网络应用开始渗透到人们的互联网生活中,使用户的参与性不断增强,用户不再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更是信息创建者和传播者。Web2.0技术,尤其是微博应用,在个性化、交互性等方面凸显优势,用户可在开放的公共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与他人交互。政务微博的出现拓展了政务信息的公开渠道,大大提升了政府网站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同时用户可对政府发布的信息进行点评、留言和转发,大幅度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也使得政务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使信息赢得更多关注,便于政府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对舆论进行引导。另外,微博以其双向互动的优势促进了政民之间的深度沟通,满足了民众参政议政的需求,加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了解和认可度。国脉互联董事长杨冰之指出,微博改变了政府网站的外部生态环境,两者存在着促进、威胁和共赢的关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不得不说,开通官方微博是政府网站提升用户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微博,据相关数据指出,目前,我国正式开设政务微博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超过4万,中央和省部级单位及其直属机构政务微博也超过3000多家。
但从政务微博的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政务微博的表现仍不理想。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和政民互动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部分政务微博没有及时表明立场和态度,未能及时公开应急预案,面对民众的质疑和提问未能做出澄清。国脉互联董事长杨冰之指出:“政务微博最大的价值,就是在第一时间介入突发事件以引导舆论和公众情绪,与小道消息和谣言赛跑”。“装聋作哑”的政务微博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民众对于政务微博的期望值。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做好同民众的互动,倾听百姓的声音,主动解决问题,而政务微博正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博问政将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帮助政府部门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纳智于民。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