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构建符合企业TCO和ROI的云计算模型

来源:机房360 作者:litao984lt编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18 11:04 
核心提示: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对吗?但是,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很多致力于云计算的大型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总拥有成本(TCO)和预计的投资回报率。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负责任,无视了这一要求。而是大多数且也IT团队所使用的TCO和ROI评估工具并不适合其企业的云应用程

尽管我们已经被告知了诸多关于迁移到云计算的优势:云计算更便宜;释放了IT资源;减少了企业的资本支出;允许企业按照需求扩大规模。但几乎总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引发企业关于转移到云计算的争论。

但企业决策者想要做出一项符合投资回报率(ROI)的明智决定的唯一途径,是在采用任何云计算模型之前,先要充分了解您企业当前和计划中的云基础设施的总拥有成本(TCO)。

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对吗?但是,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很多致力于云计算的大型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总拥有成本(TCO)和预计的投资回报率。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负责任,无视了这一要求。而是大多数且也IT团队所使用的TCO和ROI评估工具并不适合其企业的云应用程序。

一种改进的TCO模型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倡导构建一个更好的TCO模型的原因了。我除了在CA Technologies工作之外,也在纽约大学任教。我的其中一项课程是关于云计算的管理。当我三年前第一次教授这门课的时候,我听到了太多太多的假设,诸如云计算是不安全的;否则就不会如此便宜。而诸如此类的见解几乎还有相当的市场。

我所研究的课题,着眼于开发工具,以便帮助企业的IT领导人能够客观的看待云计算。我们致力于发展关于云的完整视图,不仅仅是一些技术的碎片。结果是形成一个从一个商业角度考虑云计算的经济价值并测量其商业价值的新的方法。

简而言之,TCO随着云计算发生了变化,因为云计算改变了IT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把信息技术库变成了一种业务服务。从成本分析的角度,这增加了复杂性,因为云既可以是一种功能,也可以作为一种内部的IT资源的替代品。

例如,在前云时代,IT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部门。您能计算出IT部门的成本,使用任何算法,将其成本分配到各业务部门。但是,对于今天的IT部门及其成本来说,其已经变成了许多企业业务部门(包括IT部门本身)的功能。企业的业务部门需要对其成本具有可视性,并清楚地了解他们从相关支出中所获得的价值。

除非企业已经充分了解了其在所有领域中的IT总成本,否则,很难将您在企业内部资源方面的花费与在云中的花费进行比较。

一个广泛的视角

分析云的TCO,您必须对您企业的整个基础设施和所有的服务有一个全面的视角,无论这些是运行在云中、还是企业内部的基础设备上、抑或是传统的遗留设备。只有这样您才能够在准确地了解您企业的IT总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不久前,麦肯锡的报告称,迁移到云计算,造成企业要比采用其他方面相同的服务多花25%左右的资金。正如您可以想像的,这又一次引发了争议,因为这有驳于云服务提供者们的宣传。

但企业开始转移到云计算的同时,保留他们的传统遗留基础设施。就能够很好的方便您驾驭云计算,同时又随时保持自己的选择权,但这不是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

这是许多企业都忽视了的关于云的TCO的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您在使用云计算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改变,您最终会增加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成本。供应商所承诺的成本节约也就不能够实现了。

何谓嵌入式成本?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处理应用程序的真实成本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很多的嵌入式成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电力、房地产、人员、等等其他方面。那么,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计算是否会降低这些成本呢?您如何利用应用程序的迁移来删除与总成本相关的基础设施成本呢?

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这是可见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您可以到Salesforce.com网站测量基于每名用户的成本。但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成本是不明显的,而且这是在传统的环境下进行的。

如果您不从您的分析中删除这部分的运行成本,您将遭遇更多麻烦的成本问题。您将仍然需要承担部分已然被淘汰的遗留系统的成本,从SaaS的角度来看,这将产生额外的费用。

上述只是几个关于更好的云TCO模型如何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获得无主体性云成本定量分析的例子。正如我在这篇文章的前面提到的,我们已经在分析,并已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来确定云服务的总拥有成本。

我们的研究目前还在一份电子表格中,我打算子不久的将来提供给客户。在未来数个月内,我将在博客中继续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成果,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在改进的模型方面的经验,并期待您的反馈意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