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发展云计算不能“跟风攀比”

来源:未知 作者:丁海润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04-03 11:12 
核心提示:我们可以看一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洁提供的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各类数据中心总量约43万个,可容纳服务器约500万台。其中经营性数据中心机房921个,面积约88万平米,机柜数约17.7万个,可容纳服务器约200万台。

当前,中国掀起了云计算快速发展的热潮。媒体的热炒,资本的造势,大量学术活动裹挟着的商务宣传,拼命地为云计算概念加温。加上Google、IBM、微软等IT巨头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云计算的推广和炒作,更是把云计算推上了峰巅。云规划,云纲要,云项目、云基地似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新的发展规划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各地云计算热情的空前高涨,一时间多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快速布局,跑马圈地铺摊子,上项目。各个硬件和软件厂商也觉得遇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捞钱机遇期”,纷纷试水涉足,抢着推出云产品和云服务。中国大地可谓一派风起云涌!炒作和鼓噪的“迷云”在继续加温,你要建立10个云数据中心,我要建百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基地;你要建立亚洲云数据中心,我要建立“世界云数据处理中心”。各地“逐级倍增”圈地盖房的呼声,热闹非常。跟风攀比的数字和规划,如雷贯耳。以至于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0年的16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91.5%。“十二五”期间,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已经可望达到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

我们可以看一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洁提供的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各类数据中心总量约43万个,可容纳服务器约500万台。其中经营性数据中心机房921个,面积约88万平米,机柜数约17.7万个,可容纳服务器约200万台。不算以上的在建项目,仅就2011年我国已建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就已经达到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5%,相当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用电量。

生动的数字表明:避免重复投资,遏制资源浪费已经迫在眉睫,种种“跟风攀比”“逐级倍增” 动辄成千上万台设备大搞云数据中心的做法,种种“腾云”“驾云”的“云山雾罩”热潮,既缺乏顶层设计,又不进行关联性思考,既不切实开发存量资源,又缺少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考量。“云联云”已经变成了一句空话、一句笑谈。如果听任这种“孤云朵朵”“四处飘散”,将会面临大量数据中心“云资源池的干旱现象”发生。不仅会造成大量优质信息化资源的沉淀和闲置,而且,会给历经多年努力逐步有所进展的信息交互共享局面,设置新的壁垒。

云计算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洞察,妥善解决,将会造成严重后患。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众云汇聚之时,恐将成乌云密布之日。有鉴于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已经明确地提出警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也高声疾呼,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可惜的是,这些警示和规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有鉴于此,有必要就当前云计算发展中必须注重解决的五个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