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 亟需解决几大问题
“今年我国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174亿元,未来3年,云计算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91.5%!”这是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曹建华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CloudChina2013媒体通气会上说的。
据介绍,CloudChina2013将于4月7日~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馆举行,同期将举行云计算研讨会。展览会由工信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办。本届展会和研讨会的主题是:云领发展、化云为业——创新、转型、兴业、服务。本届展会有两大特色:一是为鼓励创新,将特设云计算新品发布会;二是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研讨会专门设置了产业投资与发展机遇的议题,为企业与投资者牵线搭桥。
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擎。它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创新突破、跨越式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气会上,曹建华副主任个人认为,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面临5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我国的带宽不足,平均带宽为3M多,而国际上带宽普遍达到了近10M;二是我国的数据中心规模偏小,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还不够,水平还比较低,全国90%的数据中心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下,分散建设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中,达不到大规模提供服务的能力;三是我国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服务商,而大型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对云计算的发展至关重要;四是云计算产业缺少相关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了云计算的规范发展;五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都涉及到安全问题,特别是如何有效保护公众的个人隐私,影响着云计算未来的发展。
据介绍,北京大约有60多家企业将参展,占参展企业的40%左右。2010年9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将北京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成绩概括为三句话:“初具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初步探索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对于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姜贵平副主任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云计算产业将成为产业资本和政府投资的重点方向,政府资金将更侧重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
二是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许多重大创新应用及大规模服务将有赖于云后端计算平台对大数据进行存储及分析处理。
三是云计算将促进高性能计算机低功耗方面的发展,并且高性能、低功耗地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些应用,促进宽带的发展,使宽带更有效率地运行。
四是深化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国家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推广云计算应用及服务模式,鼓励传统产业使用云计算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新型城镇化政策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即“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今年关于民生的众多行业云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