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计算进入理性务实推进新阶段(2)
我国云计算服务
规模差距仍较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在峰会上介绍,我国公共云服务规模与发达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公共云服务仍未到“全面爆发”之时。据Gartner预测,201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072亿美元,其中IaaS/PaaS/SaaS市场规模为222.7亿美元;2011年全球IT市场规模为3.67万亿美元。 全球云服务市场仍很不均衡,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60%。我国市场规模绝对值较小,2012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仅包括公共IaaS/PaaS/SaaS服务),约35亿元人民币,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仅为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尚不及亚马逊一家企业云计算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但我国公共云服务企业群体已初步形成。SaaS领域服务商主要是企业级软件服务,平台规模普遍不大,但营收较好;IaaS领域形成“两大+众小”格局。PaaS领域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主,盈利模式尚未形成。此外,国际云计算服务企业开始进入中国。2012年年底,微软宣布与世纪互联合作在上海建立数据中心,并在国内提供office 365和Azure服务。刘多表示,国际巨头的进入可以促进国内云服务领域的竞争,提高市场整体水平,给中国云服务行业带来“鲶鱼效应”,并促进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朱其亮则认为,纵观全球信息通信产业,云计算的国际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实施阶段。在Saas层、Paas层、Iaas层三种商业模式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IT资源,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为信息通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同时由于云计算国际规范的不断发展和细化,推动了以全球构建,以云计算服务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形成。而我国云计算还处在起步阶段,实施中也暴露出某些盲目性,因此迎接和探索云计算的实施策略,既要有国际和国内的视野,又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策略,包括通过云计算推动信息通信产业的转型;强化云计算的高投资回报;跟踪国内国际的规范,强化云计算整体规划;积极而谨慎地制定云计算的架构和路线;落实云计算的实施准备。
电信运营商
在云计算领域大有可为
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始终在密切关注、大力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电信成立了云计算公司,向社会提供云主机、云存储等服务;2012年年底,中国联通也开始筹备成立云计算公司。在峰会上,来自三大运营商的专家学者还就电信运营商如何研究、参与云计算发表了看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副院长张同须就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云化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运营商IT支撑系统能够打破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动态调整,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能够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而且能够建立新的资源规划使用模式,提高部署的敏捷性,提高可扩展能力,从而增强业务的快速响应能力。支撑系统的云化,还是现在的运营商应对竞争,创新发展的技术和管理变革的一种方式。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总工程师赵慧玲介绍了国际电联关于云计算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她认为,中国电信在云计算研发领域的关注点,一是整个平台,也就是云计算的整体框架结构;二是大数据的应用服务;三是网络服务SDN是未来发展热点,具体体现在IDC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童晓渝在峰会上重点关注了运营商对大数据的应用和处理。他认为,运营商在服务当中,蕴含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有感知的能力,在运营商服务的过程中,尤其是用户的身份识别、终端识别、业务识别、位置识别、关系识别、消费能力和信用识别等特征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基础上运营商应该向数据资产运营转型,通过挖掘整合形成数据资产,并构建面向大数据服务的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放共享,交叉使用形成有价值的商业资产和变现能力。
在此基础上,运营商要向流量产品进行转型,通过相关网源的数据感知,按照用户的签约属性、业务内容、带宽需求、通道资源,实施定制灵活的、多层次的,提供差异化的宽带接入和定价能力,这才是流量经营。而要向数据资产和流量产品转型,就要构建一个智能朴实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来实现对网络的智能监控、经营的智能监控以及应用的敏捷开发,最后形成智慧型的管理、智慧型的营销和智慧型的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