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芯片提高产品易用性 推动上下游协作(3)
在大连,大连移动已经确定发100张双界面SIM卡应用于公交一卡通试用。
在四川,重庆移动及重庆捷行、重庆商行的测试基本完成。另外,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广东移动省公司等已将SIMpass用于大楼门禁、内部食堂、小卖部等,员工充分体验这项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国外,泰国移动运营商True Money已签订10万张双界面SIM卡合同。
据称,国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作,预计一段时间之后,将有非常完备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
移动支付发展要解决两大问题
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问题不仅发生在我国,即便是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其进展也不快。就目前而言,手机支付方式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大多数手机受到SIM卡容量的限制,所发送的信息全部为明码,致使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较低;二是通过短信支付方式的即时性较差,难免会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停滞。若要使手机支付达到理想快捷、安全的层面,至少还要从技术角度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SIM卡与STK卡的融合问题。STK卡是一种小型编程语言的软件,可以固化在SIM卡中,它能接收和发送GSM的短信数据,起到SIM卡与短信之间的接口作用,同时它还允许SIM卡运行自己的应用软件。但是STK卡却存在着开发难度高、技术标准不统一、成本较大等问题。这是当前一个比较棘手的技术难题。
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解决信息传输及时性的最有效途径,或许就是业界嚷了很久,我们期待很久,也被媒体炒了很久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手机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度。第三代手机可以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为每秒2兆字节。为此做支撑的则是充分融合到3G手机系统中的互联网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打包技术。可以说,3G手机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传输的“梗塞”问题。
而随着安全性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相信手机支付会有非常好的商业前景,促进电子金融业务的发展。
虽然就目前而言,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无法同银行卡相提并论,所以才形成手机只应用于小额支付领域。但安全性提高后,手机便拥有银行卡无法比拟的优势:允许并行支付。
众所周知,用银行卡刷卡时,每台POS每次只能允许一个客户进行交易,而手机支付却可以同时允许多个客户进行交易(只要带宽允许),这时使用手机支付就比使用银行卡更实时。届时,手机支付不仅是与银行卡分庭抗礼的问题了,而是很有可能抢走银行卡的市场份额。
金雅拓北亚区新型业务和解决方案部市场总监杨秉卫:
第三方要具备跨行业经验,协调推动移动支付产业链
金雅拓(Gemalto)公司认为手机支付要基于SIM卡(用户识别卡)的非接触智能卡技术,而手机支付要成功地开展,需要一个产业链上各环节都信任的第三方来对整个手机支付应用的过程进行管理,而金雅拓则具备这个第三方角色需要的跨行业经验和专有技术。
手机支付要基于SIM卡技术
早期的NFC(近距离非接触技术)试点把全部的手机支付应用都放在手机上。而大约在三年前,国际组织就开始讨论,手机支付应该放在哪,是手机上,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最后,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决定把手机支付应用放到SIM卡上。
在这一过程中,2006年10月30日,法国运营商发布白皮书,支持将NFC应用放在SIM卡上;2006年11月,GSMA召集了全球所有大运营商,确定了手机支付要基于SIM卡的非接触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了测试;2007年1月29日,金雅拓与恩智浦联合宣布,将根据GSMA确定的规范开发NFC的相关产品;2007年10月19日,GSMA宣布了SWP单线连接协议,这样,手机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中的所有企业都可以根据这些规范来做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为什么GSMA最终会确定把NFC手机应用放在SIM卡上呢,这主要基于五个原因:(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