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当道 Sandy Bridge一统“芯”王朝
就如同一部《阿凡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3D浪潮,“智能计算”这个词在今年变得格外火热,而幕后推手正是英特尔2010年1月发布的酷睿家族。很显然,当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满足了人们对性能层面的基本需求后,他们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这无可厚非——当家电智能化已成趋势,PC为何就不能智能些?
众所周知,英特尔有一套精准、可预测的处理器技术发展模式,人们习惯称之为“Tick-Tock”即钟摆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奇数年更新处芯片制造工艺(Tick),偶数年升级处理器架构(Tock)。在这种模式引导下,英特尔于2008年年末推出了革命性的Nehalem架构(Tock),智能计算由此萌芽,一年后发布的全新酷睿家族Westmere(Tick)令这一概念被广大用户群所接受并走向普及。现在,又一个“Tock”即将降临,它就是Nehalem之后的另一个新架构Sandy Bridge。有了性能空前强大的Nehalem和主打智能化的Westmere作铺垫,即将到来的Sandy Bridge将拐向何方?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处理器性能的追求不会有极限,更快的处理器在任何时候都会更受欢迎。而一种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需应变”的计算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强调高性能的场合,处理器需要马上提供快速响应;而在对性能不敏感的场合,对节能、噪声控制的需求则要提到更高的高度。换句话说,精明的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单纯的计算性能,而是强调灵活可控的应变能力,这为智能计算产品的普及提供了必要前提。
什么是智能计算?在已经发布的Westmere处理器上,我们看到了能随负载自动调节频率的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以酷睿i5-650处理器为例,它的基准频率为3.2GHz,而当计算负载增大时,其单一物理核心主频最高可拉升至3.46GHz,显著加快程序响应速度。
即将到来的Sandy Bridge架构将带来更具弹性的睿频加速2.0技术(Turbo Boost 2.0),与前一代产品相比,其应变能力大为提升,这是多线程计算时代对处理器性能提出的新需求使然。
第一代睿频加速技术的关键特性在于,在单线程模式下可以获得最大的加速幅度,而在多线程应用中的频率增幅则不明显。随着多线程计算成为未来趋势,用户越来越渴望他们的电脑在应对复杂的多任务处理时,也能表现得更为高效。这正是睿频加速2.0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更加弹性的频率调节幅度意味着无论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应用,Sandy Bridge均将获得极大的频率提升。
除此之外,第一代睿频加速技术还有一项限制,当处理器处于加速状态时,其TDP不得超过标称值。Sandy Bridge的睿频加速2.0技术解除了这项限制,它允许处理器短时间地运行在超过标称TDP,只有当温度未达到上限,运行频率就不会降低,这无疑赋予了处理器更大的性能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Sandy Bridge的新一代睿频加速技术并非仅限于CPU核心,其核芯显卡也能从这套全新的体制中受益,不仅频率提升幅度比以往更加明显,而且CPU核心与核芯显卡之间会根据负载的需求实时调整睿频加速的侧重点。举例来说,当系统要求更强大的CPU运算能力时,更多的TDP资源会赋予CPU用以获得最高的加速频率;而当图形运算负载显著增加时,TDP资源又会向核芯显卡倾斜。
这种更加智能的睿频加速机制将能进一步挖掘处理器的内在潜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计算需求。当人们的日常计算需求逐渐复杂时,英特尔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变化,新一代睿频加速技术适时而出。
事实上,Sandy Bridge处理器高效率的智能计算性能还要得益于其采用的第二代32nm制造工艺,新技术令功耗与温度控制更加得心应手。在更为智能的能耗管理策略协助下,处理器可以比以往更长时间地处于加速模式,这是睿频加速2.0技术能够达到更高工作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出色的功率门控技术(Power Gating)则是Sandy Bridge节能的秘密武器。大家知道,高性能与节能本身是一对矛盾体,长时间满负荷运行的处理器必定谈不上节能,但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处理器时刻处于这种状态,例如在观看高清视频或进行BT下载时,就要求系统尽可能安静、处理器尽可能表现出低能耗。
英特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处理器的能耗表现,不难发现,近几年英特尔的处理器性能一直在节节攀升,能耗却在不断降低。依靠灵活的能耗管理策略,当系统处于闲置状态时,处理器会降频至一个极低的基础频率。而在功率门控技术的支持下,空闲的物理核心和不必要的电路会被完全关闭以实现最大化节能。这一关键特性令其它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其“Turbo Core”技术只能简单地应用于最多三个物理核心的加速,而且空闲模式无法关闲置的物理核心,这显然不能和Sandy Bridge高效率的睿频加速技术与智能化的节能相提并论。
如果说2010新酷睿家族掀开了智能计算大幕的冰山一角,Sandy Bridge处理器的问世意味着智能计算的鼎盛时代已经来临。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吧:无须费尽周折为处理器超频,因为Sandy Bridge早已洞悉到你对性能的渴望,非常聪明地提高频率为你卖力;也无须纠结于各种节能软件的安装与设置,当你的应用需求已经转移至节能、静音时,处理器也自然会变得“温顺”至极;至于那些对CPU计算性能与图形性能有着双重需求的用户,Sandy Bridge同样会精准地捕捉应用环境的细微变化,时刻为你及时合理分配计算资源。这就是智能计算——英特尔Sandy Bridge开启的又一个“芯”天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