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布局手机芯片市场:冀望进入22纳米工艺后可影响市场格局
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日趋苛刻。手机承载的不再只是简单的语音和短信功能,流畅的上网体验、高清视频播放、强大的拍照功能、极速的游戏体验、超长的待机时间等等,已经成为主导用户选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关键因素。
而上述这些体验如何才能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手机强大的“内芯”——手机芯片,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手机芯片领域,就连PC时代的芯片霸主英特尔也不例外。随着凌动处理器Z2460平台的发布,英特尔也将高性能、低功耗、智能化的英特尔计算优势正式引入到智能手机领域。
那么,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将如何布局?如何将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的优势成功移植到手机芯片领域?英特尔的强势进军将给整个手机芯片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节在接受C114采访时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从PC到手机:英特尔全力挤进移动终端芯片市场
为什么手机芯片领域的竞争会如此白热化?从整个ICT产业来看,第五个计算周期已经到来,即使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来看,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加速前行,智能化比例过半。201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近一亿部,达到9485.5万部,增速197%,智能机在增量市场中的占有率已超过48%,内需市场已全面启动。
智能手机需求的几何式增长也极大地刺激了手机芯片市场的爆发,这也是英特尔挤进这一领域的原因所在。据黄节介绍,为此,英特尔发布了凌动处理器Z2460平台,此前研发代号为“Medfield”,这是专门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的产品,可提供领先的性能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能源效率。
2012年上半年,英特尔凌动处理器Z2460平台开始陆续登陆智能手机设备。今年4月中旬,首款基于该平台的智能手机XOLO X900在印度市场上市;今年5月30日,联想全球第一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乐Phone K800也正式上市;今年6月初,英国运营商Orange发布了在欧洲市场的第一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
在黄节看来,“这一系列产品的发布,标志着英特尔将计算的优势延伸至智能手机领域的计划变成了现实。”他同时坦言,“英特尔并不会急于在手机芯片市场获利,因为在这一市场,我们目前还远远不及主要竞争对手高通,但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也很有耐心。”
其实,英特尔此前已经开始了在移动终端芯片市场的布局。2010年,英特尔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部门,该部门占据着智能手机和超低成本入门级电话的无线服务和无线设备市场领先地位,可提供基带处理器、射频收发器芯片、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附加联通功能、单芯片解决方案及相应系统软件;此后,英特尔通过英飞凌,收购了德国一家专门从事LTE技术的公司Blue Wonder,该公司专注于LTE产品的研发,将弥补英飞凌无线晶片部门长期存在的LTE发展不力的弱点。
2011年12月,英特尔宣布重新组建移动通信部门,这标志其将重返移动通信市场。2012年5月,英特尔联合中国手机制造商联想移动发布了首款搭载英特尔处理器Medfield Atom的高端智能手机联想K800,这也标志着英特尔正式进军手机芯片领域。
欲复制PC芯片辉煌:给手机一颗计算机的芯
虽然英特尔正式进军了手机芯片领域,但作为该市场的后进者,若想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甚至一定的市场份额绝非易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特尔的竞争对手版图上一直有且只有一家名叫AMD的公司存在。而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英特尔的竞争版图格局上,英特尔增加了许多新对手,这是一个包括ARM、高通在内的很长的名单。
在移动芯片领域,ARM、高通、德州仪器并没有把英特尔看成是对手,因为虽然英特尔极力想进入这一领域,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太低。无论是苹果的iPhone,还是形形色色的Android阵营和Windows Phone阵营,它们都很少采用英特尔的芯片。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英特尔希望凭借其凌动芯片进入移动终端市场,并期望这款芯片能被更多的平板和手机厂商接受。但事实上,英特尔智能手机处理器X86架构从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还是略微逊于高通目前所使用的ARM架构。
不过,这些并不会影响英特尔发力手机芯片市场的决心。黄节表示,“与英特尔进入PC芯片和服务器芯片市场一样,英特尔并不是最早进入上述两个领域的公司,但英特尔最终都成为了领导者。因此,英特尔希望能够在移动终端芯片领域复制这样的成功。”
目前,英特尔凌动处理器Z2460平台(Medfield)只是32纳米的制程工艺。黄节认为,“预计当英特尔智能手机芯片达到22纳米以及14纳米的阶段,才会真正在智能手机市场具有影响力。”
黄节解释道,“手机制程工艺还是会慢于计算机,后期的加速度会比较快。英特尔手机芯片制程工艺今年是32纳米,2013年是22纳米,2014年是14纳米。本来摩尔定律是每年翻一番,原因是我们起步晚了点。不过,英特尔的突破机会应该是在22纳米和14纳米芯片上。”
黄节同时强调,整个互联网都是在英特尔整个架构上,固网在英特尔架构上应用优化,实际上我们带动了互联网上的优势走到移动互联网。他表示,“英特尔芯片从架构到后来的制造都是自己来做的,我们希望给手机一颗计算机的芯。”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