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缚不可取 芯片厂商何时重开超频之门
坑爹 智能处理器带来超频“革命”
也许是自赛扬300A开始,超频一词与PC DIY就紧紧绑在了一起。在那样的时代,超频可以让一代人为之疯狂,因为在PC有限的性能下,通过简单的设置即可实现30%甚至更高幅度的性能提升,何乐而不为?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超频被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以超频为卖点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诞生。21世纪初,华硕、微星、技嘉等板卡领导品牌也陆续开始举办各式各样的超频比赛,所谓的“Power User”被打造成超频界的明星,超频也渐渐从超CPU延伸到超内存、超主板。可是近两年,超频却慢慢沉寂了……
● 英特尔智能处理器带来超频“革命”
六年前,英特尔在停止奔腾4主频竞赛后,推出了酷睿处理器,伴随着酷睿处理器强大执行效率的同时还有其夸张的超频能力,随后,英特尔正式推出了带睿频功能的“智能处理器”。
还记得第一代智能处理器的出现让行业为之一振,因为它将原本由具备一定DIY基础的玩家进行超频的动作直接在CPU内部进行预设,CPU默认即可超频,由此“睿频加速”被大家所称赞。不过随着英特尔制程和架构的升级,当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Sandy Bridge出现的时候,所有人傻眼了。英特尔这次将CPU进行了严格划分,如果你的CPU编号后面没有一个“K”字,那就代表你与超频无缘,主板方面同样如此,除了以“Z”字打头的Z68、Z77之外,其余芯片组也被英特尔阉割掉了超频能力。Sandy Bridge小试牛刀后,进入22纳米Ivy Bridge时代英特尔继续延续这种设计。
于是乎,英特尔智能处理器为超频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它让超频真正成为高帅富的专属,穷屌丝从此与超频无缘。因为主流K系列CPU和Z系列主板对穷屌丝来说实在是太贵了。
● 加把火 NVIDIA双刃剑GPU Boost问世
有了英特尔在CPU产品线的“革命”成功,称霸GPU市场的NVIDIA在GTX 600,即开普勒架构到来之际也开始了革命之旅。与英特尔在Nehalem平台过渡一代所不同的是,NVIDIA采用了比较激进的方法,自GTX 680、GTX 670发布之时,一个叫GPU Boost的新技术也随之发布了。
NVIDIA的GPU Boost与英特尔“睿频”比较类似,这项技术通过遍布于显卡的十多个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掌握显卡功耗动态,再根据GPU本身设计的TDP进行动态调节GPU的频率,使GPU核心频率能够运行在比默认更高的频率上,GPU Boost的诞生,让NVIDIA也有信心称自己的显卡是“智能显卡”。
不过GPU Boost在为屌丝级玩家带来“自动超频”功能的同时,也绑住了品牌厂商的手脚(拥有特权的北美品牌EVGA除外)。这项技术设计时限定了GPU频率必须在预设的TDP范围内进行动态调节,也就是说,无论你对显卡做怎样的供电加强、无论你设计多强大的散热器,GPU芯片工作的核心频率实际上在TDP允许的范围内已经被锁死,这就导致市场上除北美品牌EVGA之外,各大显卡品牌厂商的GeForce GTX 680、GeForce GTX 670显卡尽管有强大的非公版设计和散热器,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更高的GPU核心频率。
GPU Boost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不懂超频的屌丝们提供了自动超频的便利(尽管幅度并不高),却为具有丰富超频经验的高帅富玩家们安装了一把看不见的枷锁。与英特尔单独针对玩家推出价格高昂的“K”系列相比,NVIDIA除了给北美品牌EVGA提供特殊待遇外,包括华硕、微星在内的台系品牌,影驰、索泰在内的港系品牌,七彩虹、翔升在内的大陆品牌,统统被这把无形的枷锁绑住,并且我们并没有看到短时间内NVIDIA有效仿英特尔推出“K”系列这种开放超频的特殊芯片或为GPU Boost设置开关的迹象。
● 4GB显存?品牌厂商的痛苦你知道吗
对此,品牌厂商可谓痛苦不堪。就英特尔和NVIDIA的做法来看,这两种技术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将CPU和GPU的超频进行限制,也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返修率。芯片厂商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品牌厂商呢?
英特尔彻底在屌丝和高帅富之间划分界限,要玩超频?可以,买昂贵的“K”犀利,不仅如此,主板方面别忘了搭配“Z”字头的芯片组。主板厂商为此不得不在Z68、Z77等型号上花大力气进行设计。但是销量巨大的H61、B75产品,则失去了“超频”这一卖点。依稀记得在Sandy Bridge诞生之前,几乎每一代英特尔的主流芯片组主板,都会在499-699元的价位段诞生一款明星产品,二线品牌厂商得以生存,当年黑潮BI-100以499元低价高超频能力切入,还刮起一股最炫的全民超频风。
可是到了Sandy Bridge以后,明星产品似乎都集中在华硕的ROG、Deluxe、技嘉的UD5以上、微星的BigBang上面了,499-699元这个价位段,很难再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研发实力相对偏弱的二线品牌也开始沉寂。超频,这个与DIY同呼吸、共命运的热词,慢慢的失去了温度。主板品牌对超频卖点的宣传,因为产品过于昂贵,也开始变得曲高和寡。讨论超频的用户也越来越少。
对此,主板品牌商不得不将宣传重心慢慢延伸到游戏、音频设计、网络设计、最新接口的采纳上,因为在这些方面,他们现在还没有被绑住手脚。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技嘉在主打G1.Killer,华擎找费特拉提代言玩家至尊系列主板。
主板产业如此,那显卡产业在GPU Boost诞生后又如何呢?
现有显卡品牌厂商,通俗的说是与NVIDIA携手奋战多年的AIC,自开普勒架构的GTX 600诞生伊始,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品牌厂商即便使出浑身解数对显卡供电进行设计,用最好的供电元器件和PCB,双风扇、三风扇、N根热管齐上阵,也无法让自己的GTX 680、GTX 670显卡突破频率限制,不得不寻求其他炒作点。
无奈之下,4GB显存成为许多品牌近期的主力宣传点。不能超频,总得有点儿话题炒作吧?可是,4GB显存相对于主流的2GB配备,在应用中有何性能提升?看了上面这张测试成绩对比,我想很多人都会叹一口气……
● 迷茫和愤怒 超频玩家的呐喊
是的,除了品牌厂商外,超频玩家也迷茫了,特别是国内的一批极限超频爱好者。这群人,可以接受购买昂贵的K系列处理器、Z77主板或X79平台,但要在3DMark排名上取得领先,显卡成了大问题。尽管北美的EVGA有特权卡,但它并没有正式进入大陆市场,通过网络或特殊渠道购买首先是成本太高,第二是超频玩家的显卡,质保非常重要,而EVGA在亚洲的售后部门远在台湾,因此售后方面对于大陆玩家来说还真是个问题。
当这个市场没有竞争,用户没有选择或没得购买的时候,玩家不仅迷茫了,而且还愤怒了。迷茫的是我接下来还继续玩超频吗?愤怒的是为什么想玩却没得玩!
GTX 600系列显卡目前仅发布了两款高端产品,定价均超过3000元,我们相信主力型号会在今年下半年陆续与大家见面。在高端型号上实现大幅度超频或极限超频已不可能,那么在接下来的中高端产品上,NVIDIA继续使用GPU Boost的可能性依旧很大,但是否会对其进行改良以满足超频玩家的需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笔者相信诸多玩家也不太希望GPU效仿出现“K”系列。芯片大神们,真的应该听听来自底层的声音了。
请让下游品牌商和玩家放手去飞
● 芯片大神们 请让品牌商和玩家放手去飞
曾经,年轻人茶余饭后谈论的是某某的CPU外频拉到了400MHz、显卡核心频率超到了1GHz,3DMark跑了多少分;如今,年轻人茶余饭后讨论的是某某的iPhone 4s完美越狱了、360手机跟小米手机打架了……
曾经,超频、高清、游戏成为推动DIY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今,超频被英特尔和NVIDIA两大芯片巨头自己给绑起来,高清已被英特尔和AMD的集成显卡以及NVIDIA的入门级独立显卡解决,成为几乎所有主流PC的基本功能,失去宣传点,如此看来,难道DIY只剩下游戏一根稻草了?可是又有多少品牌商有实力单独开发游戏产品呢?这其中巨大的开发成本,消费者又能承担多少呢?
20年的飞速发展,DIY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其发展势头与前些年相比已经放缓。行业的发展趋势固然不可阻挡,但是,作为领导行业发展的上游芯片厂商,为何还要自缚手脚呢?难道说下游品牌厂商越来越少对芯片总销量没有影响?
也许PC性能过剩是一个有力的依据,这一点从微软Windows 8即可窥知一二。但不可忽视的是,有那么一部分用户对于PC的性能追求,就如同奥运精神一样,Faster,Higher,Stronger(更高、更快、更强)是他们的目标,也许Super Pi 1M已经快到极限,但我们还可以比32M,在没有尝试过更高频率GeForce GTX 680显卡的情况下你永远不知道3DMark和PCMark分数的最大值是多少……
所以,芯片大神们,自缚不可取,不妨解开束缚,重新开启超频之门,放手让品牌厂商和超频玩家飞起来吧……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