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全球IPv6网络正式启动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提速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16 14:19 
核心提示:近日,中美两国专家齐聚清华大学,通过中美下一代互联网10G线路同步欣赏了美国密歇根大学舞蹈系的实时高清晰度课堂教学。虽远隔重洋,画面依然流畅、清晰,这正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优势之一

近日,中美两国专家齐聚清华大学,通过中美下一代互联网10G线路同步欣赏了美国密歇根大学舞蹈系的实时高清晰度课堂教学。虽远隔重洋,画面依然流畅、清晰,这正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优势之一。经过6个月的稳定试运行,这一由中美共同打造的下一代互联网10G高速互联线路当日正式开通。

此前,全球范围内的IPv6网络已正式启动。下一代互联网正在吸引着各界目光。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日前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表示,在向IPv6转移过程中,中国几乎获得了和国外同在一个起跑线的机会,应重视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具备加快发展基础

2011年2月3日,全球IP地址分配机构IANA宣布其地址池中的IPv4地址分配完。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从我国情况看,这一问题更为急迫。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13亿,但IPv4地址数量仅为3.3亿个(不含港澳台地区),占全球可用IPv4地址总量的7.72%,人均IPv4地址拥有量仅0.24个,约占美国的1/20。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现有的IPv4地址基本已用尽,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对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需求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应用的发展,需要更大网络地址空间和更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已刻不容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如是表示。

作为现行版本IP协议的“接班人”,IPv6的地址总数理论上达到2的128次方,除了能够“给地球上任何一粒沙子授予一个IP”外,其在网络安全性、移动性、网络服务质量上亦有明显提升。

“我们不完全只是因为IP地址不够,才需要转向发展IPv6,而是为了下一代互联网能够更宽、更灵活、更安全。”邬贺铨说。

在此领域,中国已迈出了步伐。1998年建设了国内第一个IPv6试验网,2003年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如今,CNGI现已建成了规模示范网络,包括6个主干网,两个交换中心和273个驻地网,其中CNGI教育网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

“我国已具备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良好基础。”张晓强说。

普及面临诸多挑战

加速发展IPv6已成为全球共识。

美国、欧盟、日韩等均已提出了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布局。我国也已给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3年底前,中国将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最终实现“十二五”期间IPv6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00万,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

不过,时间表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发展顺风顺水,IPv6在中国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网民所用基础设施和技术都是基于IPv4,如何从IPv4平滑地过渡到IPv6,如何缩短新老两代互联网共存的过渡期,降低转换成本?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满意的答案。

当然,技术并不是唯一难题。“目前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最大的难题还不完全是技术,最大的难题是服务,没有跟下一代互联网对应的服务。”邬贺铨说,如果没有对应服务,仅加大带宽,网民看到的内容还和原来一样,可能就不愿意多付费,运营商就不能得到回报,自然也不愿投入太多资金。

成本压力也不容忽视。据测算,一个拥有30万宽带用户的城市,从IPv4改造到IPv6,运营商网络改造、内容服务迁移所需投资高达3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