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标准或强弱分明专家称中移动最纠结
持续已久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之争,或将以13.56MHz方案和2.45GHz方案共存,并最早明年上半年出台。近日,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在2011中国移动(微博)支付产业年会上称,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都将纳入行业标准。
对于从博弈到合作的13.56MHz和2.45GHz双标准共存方案,中国电信(微博)广东研究院研究员张晋表示,这一次如果实施双标准方案,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折中,标准的制定者采取妥协方案。但标准的确定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只要不是唯一的标准,接下来各个标准的发展状况就由市场决定了。
双标准共存是妥协方案
记者:持续已久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之争,或出现以13.56MHz方案和2.45GHz方案共存局面。对此,您如何评价?
张晋:在商业时代,技术标准之争绝不是单纯的科学意义上的技术优劣势之争。不同技术标准争夺的背后,都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的博弈。从技术层面看,13.56MHz和2.45GHz各有优劣势,总体上看,13.56MHz优于2.45GHz。据了解,13.56M通讯频率是目前世界上非接触支付应用最广泛的频率,支持该频率的卡片发行多达20亿张。从单纯的行业角度、商业角度来说,产业链越成熟、接受度越高的技术标准就是最好的标准,13.56MHz明显要优于2.4GHz。
对于可能出现的两种技术标准并存的局面,可能的原因如下:第一,苹果公司的示范效应。让众多的公司突然发觉“封闭”也很好,IT互联网时代,“开放”与“封闭”并不冲突,两者只是不同的理念而已,如果公司水平够高,“封闭”会产生更多的利润。第二,自主知识产权情节:中国在国际标准领域一直缺乏话语权。这一次,移动支付发展前景看好,中国再一次拥有自己标准将不再受限于人。第三,中移动的发展压力:中移动财力雄厚,拥有高达6.2亿的用户数,收入、利润远远超过中电信和中联通两公司之和。中移动面临的难题是发展,如何发掘新的发展空间是中移动多年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的事情。对产业链的掌控力度,决定了一家公司在这个产业中的获利份额。移动支付是当今重要的新业务,为了涉足这个热门业务,中移动不惜自己扛起2.4GHz,这不仅折射出中移动对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的市场价值信心,同时,折射出中移动对打造自己掌控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决心。
双标准是一个妥协的折中。毕竟,13.56MHz产业链成熟,拥趸者众多,且获得国际标准的江湖地位,在中国,更有以央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中移动一家支持的2.4GHz难以撼动13.56MHz的江湖地位。这一次如果实施双标准方案,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折中,标准制定者采取了妥协方案。标准的确定只是产业发展第一步,只要不是唯一的标准,接下来各个标准发展状况就由市场决定了。
中移动最纠结
记者:从目前情况看,移动支付行业标准有望明年出台,从而打破目前的行业僵局。您如何分析移动支付行业存在的机会?
张晋:从行业标准的数量上来看,行业标准方案唯一的时候,只要标准的拥有者不滥用标准的收费,该市场效率将是最高。唯一的行业标准方案,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到这个方案中,避免标准多元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唯一的行业标准方案,让这个行业具有最大的标准化,行业市场的统一性最高,成本更低,市场效率最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双方案的标准将导致行业总体效率降低。
对两个标准未来的预测,我个人认为,移动支付是跨行业的新业务,尤其是央行为首的金融业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即使是中移动也受到央行的制约。13.56MHz是国际标准,可能未来会出现移动支付国际漫游的情况。那样,我国的13.56MHz移动支付的发展空间就会非常巨大。相反,对于涉足金融领域的移动支付业务,中移动对移动支付的影响力有限。此外,一个强势的产业链主导者,在利益分配方面,容易出现恃强凌弱的可能,导致合作各方离心离德。在这两个移动支付标准未来发展中,极有可能出现两个标准一强一弱的局面,即13.56MHz强,2.4GHz弱。
差异化是竞争的精髓,中国市场上移动支付实际上就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央行为代表的金融集团,另一个是以中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集团(更确切点,就是中移动公司)。前者在城市里面具有密集的网络,已经凭借银行卡占据了日常生活的非现金支付市场,如今,前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城市;后者具有通信网络优势,可以快速覆盖广大乡镇、农村市场,以及中小商户。中移动如果主力在城市发展移动支付,那将和金融集团正面冲突,且如何同行业客户合作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中移动如果主力发展乡镇农村,由于乡镇农村大都采用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市场的拓展难度很大,此外,乡镇农村交易额要弱于城市。实际上,移动支付发展中,最纠结的是中移动。(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