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在1999年提出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该报告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我国过去把物联网称为“传感网”。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先后投资数亿元,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先上,更重要的是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链高端成为可能。
物联网怎样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呢?
首先,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模型中,微观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即物联网必须以宏观、中观的信息化管理模型中的综合平衡机制保持总体上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按比例地发展,包括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之间、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城乡地区布局之间、生产、分配、流通、积累与消费之间,进一步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等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协调和谐地发展。这个任务必须靠经济、社会的宏观、中观管理模型解决。如果没有总的模型控制以保持其综合平衡、协调、和谐发展,光靠物联网解决具体物品、服务之间的联系,总体上的综合平衡最终仍然是无法保证的。如果既有宏观、中观上的综合平衡模型控制总量的协调、和谐,又有物联网实现微观上的品种、规格、花色、各种服务事业、项目等的具体衔接,“智慧地球”的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其次,物联网在微观层次上解决了具体的品种、规格、花色、各种服务事业项目等的衔接问题,就为中观直至宏观层次的综合平衡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如果没有物联网解决具体品种、规格、花色、服务事业、项目等的衔接问题,则宏观中观的综合平衡就是没有保证的。因此,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模型必须做到宏观中观的综合平衡与微观上的物联网相结合,才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粗制滥造的想法,做法都是达不到目的的。
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与物联网的结合,在技术上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据有关资料介绍,物联网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计算机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至于经济社会宏观、中观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主要就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综合平衡管理模型,这需要根据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才能达到目的。既然物联网的理论和技术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两方面要结合起来,因此这两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都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现在国内物联网的微观作用和应用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现在要加强物联网在宏观、中观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我认为必须对物联网在宏观、中观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引起充分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