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手机支付应用有助增强物联网消费信心
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据媒体报道,从10月起,四川都江堰大部分景区门票可实现手机支付订购功能。中国银联与铁道部日前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用手机、电话、互联网等新兴支付方式买火车票将成为可能。手机支付正在走进百姓生活,那么,其将给社会信息化带来什么变化?对于物联网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诺达咨询分析师杨娟。
记者:手机支付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应用,比如坐公交车刷卡、超市购物、购买景点门票等,这对人们的信息生活有什么影响?
杨娟:手机支付对人们信息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手机支付丰富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增强消费体验,使生活更加智能、个性、便捷。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用“手机钱包”在合作商户POS机上现场刷“机”消费,手机支付相关业务都能为用户轻松解决,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手机支付的便捷。
如果手机支付将公交一卡通、企业一卡通、会议卡、打折卡等功能集于一张手机SIM卡,那么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走遍神州”的服务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小的冲击。
第二,手机支付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购物渠道。手机支付的便捷、快速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付费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多样的购物商品和购物渠道。
记者:手机支付的应用现状如何?其规模商用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杨娟:目前手机支付还属于新兴产业,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97亿户,同比增长率将达到82%。尽管目前手机支付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是用户量仍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3G商用为更多手机应用开发提供了可能,用户也愿意尝试手机支付。2010年由于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中国手机支付将进入产业成熟期。
受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我国的手机支付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高速发展。三大运营商都在开展手机支付试商用,为大规模商用积累经验;中国银联也已在六省市展开手机支付业务的大规模试点。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规模为19.9亿元;预计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0亿元;2011年增长84.12%,共计52.40亿元;2012年则有望突破122亿元,市场收入规模共计122.80亿元。
虽然手机支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在规模商用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机支付产业链中相关行业的协调工作不够。在中国各部门之间存在壁垒,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部门是两个系统,如果要完成两个系统之间的融合,将是很困难的事情;各个银行只能为本行的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不同银行之间不能互通。
二,中国信用制度的落后成为阻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的调查表明:国内40%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机用户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手机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信用卡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都收到过诈骗短信,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三,实现手机支付最核心的是安全问题。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而最基础的应该是认证安全。尽管手机支付技术已较成熟,而且由于手机内存小,供黑客施展、发挥技术优势的空间小,手机支付相对安全。但这并不能打消消费者在安全方面的顾虑。
四,技术的多样性和标准的不统一。虽然为手机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技术选择,但也往往造成各种模式的移动支付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规模性发展,这也是手机支付业务不能等到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