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杨震为物联网发展建言——突破关键技术 开发实际应用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08 11:16 
核心提示:物联网当前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业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那么,中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形成突破?日前,就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物联网当前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业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那么,中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形成突破?日前,就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记者:物联网在中国掀起热潮已有将近一年时间了,这段时间内,大家对于物联网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杨震:中国物联网热潮始于去年8月份,当时人们对于物联网还是雾里看花,概念比较模糊,经过近一年时间各方的讨论,现在大家在认识上比较清晰了,各部门、各行业也都认识到物联网产业对于自己的作用,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借助物联网推进产业升级换代、调整发展结构;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而高校则可以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

记者:物联网被认为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世界主要国家都很重视,我国应当重点研究物联网的哪些领域?

杨震:物联网包括传感、传输网络和应用计算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关键技术。我认为中国首先要高度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目前许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比如现在80%的传感器核心芯片都来自欧美和日本,国产的并不多。

另外,我认为应尽快制订物联网标准,在“便利性、连通性、泛在性、安全性”等方面作出规范。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开放”外,还得益于建立了统一的TCP/IP标准,这一点非常值得物联网借鉴。

记者:物联网产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大规模推广物联网?

杨震:我认为物联网要想健康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扎扎实实地开发应用和服务,只有真正通过应用和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物联网才能够长盛不衰。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与其过度炒作物联网概念,不如踏踏实实做业务,有用就行。

物联网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非常庞大,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应当率先在交通、农业、工业监测、家居等有条件的行业广泛建设物联网,以点带面,最终实现物联网在全社会的普及。

记者:据您所知,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杨震:除了前面我说到的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标准制订外,我认为当前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三个主要困难:第一,物联网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现在各行业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和热度不一,有些地方还存在行业壁垒;第二,物联网方面的领军人物相对较少,专门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也比较大;第三,可供物联网发展的资金、资源不足。

记者:在本次南京物联网大会上,120多家企业共同组建南京物联网产业联盟,南邮为什么能够当选为理事长单位?

杨震:南邮能够成为牵头单位,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一是各物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南邮作为高等院校,身份相对中立;二是南邮开展物联网研究时间比较长,新近建设的物联网科技园进一步完善了产学研结构;三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有中关村、南有模范路”规划中,南邮、南工大、南大、十四所等校企都要建设特色示范区,南邮将物联网作为抓手效果较好。

记者:南邮的物联网科研现状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发展规划?

杨震:南邮开展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已有10年时间了,积累的时间比较长,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特别是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环节上进行了重点科研攻关,比如王汝传、孙力娟教授主持的团队开展的传感器网络研究,通信学院开展的异构网络融合与泛在网络技术研究、电子学院开展的射频识别技术研究等。

目前,南邮已经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首先是抓住机遇“设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物联网学院、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近日还开展了物联网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其次是投入资金“立专项”,2010年学校将投入千万资金开展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对传感器工艺、RFID、OFID(光频标签)以及“国家973工程”信息处理等重点领域进行政策和资源倾斜;最后是汇聚亮点“建示范”,通过南邮“智慧校园”等工程,将物联网技术通过应用和服务显性化、通俗化,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物联网的感知和影响,让更多人了解物联网、接受物联网、使用物联网。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