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宜:中国要做物联网技术的强国而非大国(5)
第二,从应用的角度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涉及企业经营的物流、生产、销售、金融数据,以及有关社会运行的一些数据,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数据安全要比保护互联网上音乐、视频、游戏数据重要得多,困难得多。
第三,从物理传输技术的角度看,物联网更多地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而无线通信技术很容易被干扰和窃听,攻击无线信道是比较容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从军用转向民用,军事上关于无线通信的对抗,以及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的技术已经开展多年,并且出现了很多种攻击方法,因此保障物联网无线通信安全也就更困难。
第四,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各种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处于军事应用阶段时,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细节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一旦转向大规模民用,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那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就会立即凸显出来。同时,物联网中将大量使用RFID技术,目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攻击RFID标签与读写设备的方法。因此,物联网所能够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复杂。
第五,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刚刚开始,我们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更谈不上保护物联网安全运行的法律法规。如果我们在开始研究技术及应用的同时,不能够组织力量,去同步研究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我们就不可能保证物联网健康的发展。
我们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物联网发展前景时,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是物联网的前车之鉴。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的正确态度是:正视、慎重、应对,别无选择。
媒体:您对目前很多大学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有什么建议?
吴功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以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必将影响到未来大学生就业格局的变化。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受到了我国政府、科研、教育、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有数百所大学申报和准备试办物联网或传感网专业,这正反映出大学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敏感和重视,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如何建设物联网本科专业的难题。
讨论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注意研究的四大关系: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关系、新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与成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基本能力培养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关系、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具有“新、长、专”的特点。“新”表现在:新兴技术与产业,知识体系不成熟。“长”表现在:集成创新型技术,产业涵盖的技术链长。“专”表现在: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融合,技术门类差异大,全能型人才培养困难。物联网是一门新兴技术和产业,在学科发展上不成熟,设计课程体系时无国内外先例可以借鉴。根据我多年从事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我们在考虑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遵从两个原则,一是充分发挥“源学科”的学科基础与优势;二是从未来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能力需求出发,反过来审定我们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取舍。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坚持:“课程精,实验强”的原则。
物联网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服务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教师对某一门技术的深入理解和自身能力的修炼、积累,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能不能做到“课程精,实验强”,是物联网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这一点我们所有学科建设的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都必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