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文物 >

保山市昌宁县发现战国古墓群 出土大量青铜器

来源:云南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12 13:41 
核心提示: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村民杨志美在龙泉村大甸山取土造砖时,无意间发现了部分青铜器,杨志美说:“当时我们砖厂缺土,于是我就开着推土机来后山挖土,挖着挖着,土里就翻出一些生了铜锈的刀、剑。

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的两名村民在大甸山为附近的砖厂取土时,无意中从推土机下发现了一个长约60厘米、形似弯月状的青铜器。这一偶然发现,揭开了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经省、市、县三级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古墓葬群已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抢救性发掘墓葬100余冢,出土各类器物近200件套,其中人面纹饰弯刀、铜柄铜钺、藤编护腿、琥珀串珠、藤指护等在我省为首次发现。

如何发现 昌宁一砖厂工人取土推出青铜器

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村民杨志美在龙泉村大甸山取土造砖时,无意间发现了部分青铜器,杨志美说:“当时我们砖厂缺土,于是我就开着推土机来后山挖土,挖着挖着,土里就翻出一些生了铜锈的刀、剑。我以前也听说过昌宁出土过青铜器,心里琢磨这些可能就是青铜器了,于是就叫来了见过世面的工友杨再昌。”

杨再昌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后来在村里的砖厂打工。杨再昌到现场后,看到地面露出许多绿色的刀剑,就挑了一个大点儿的继续挖。没想到竟然挖出一把人面纹饰弯刀,器型硕大,约有60厘米长,10厘米宽,刀尖部分呈卷曲状,十分奇特。当地人认为,坟墓里的东西不“干净”,不能带回家,但是杨再昌又想知道挖出来的宝贝价值几何,于是用手机拍下了弯刀的照片,然后把所有的青铜器用蛇皮口袋一裹,藏在了旁边的树林里。

拿着手机照片,杨再昌找到了村里威望很高的老人鲍开胜,鲍开胜是早些年昌宁县国土资源局退休的干部,看了手机上的照片后,鲍开胜觉得这应该是青铜器,而且是不可多得的大件青铜器,当即表示要和文物管理部门联系,准备交给国家并提供线索。

引起轰动 初期清理出土文物标本81件套

10月9日,杨再昌和鲍开胜拿着挖出来的青铜器找到了昌宁县文物管理所,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看了带来的青铜器并大致了解了情况后,根据所了解的出土文物的特征敏感地认识到这些文物很重要,遂向市文物管理所进行了汇报。

当天下午,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黎锐和有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现场、辨认散落的铜渣碎片,并查看了器物后,发现这批文物价值高、品级也非常高,该区域埋藏的文物非常丰富,初步判断距今2300年~2600年之间。

10月10日上午9点30分,经过保山市文物工作者对现场局部勘察后,发现有一冢墓葬痕迹,中午12时又发现了完整的3个墓葬口……随即,他们将情况向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汇报并安排专家到现场。在对现场进行勘探后确认并判断,该地点属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这一时期的古墓葬,并判断该批墓葬与古哀牢文化有关,随即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对该片区进行了调勘。

10月11日,经省、市、县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清理和勘探后,确认大甸山属战国青铜器墓葬群。经考古专家对遭到破坏和清理出来的器物进行分析,古墓葬群埋藏丰富,器物品级高且有大墓的可能性极大。并初步对整个区域进行了勘探,弄清了墓葬性质和基本的范围,最终确定下一步可供发掘的面积为5000平方米。经过考古专家第一阶段的抢救性清理,出土文物标本81件套。

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11月15日,由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为领队,省考古研究所、保山市文物管理所和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20余人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昌宁,从附近村寨招募100余名农民工,正式开始对大甸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意义重大 为研究哀牢文化体系提供详实考古材料

“震惊,让人感到极为震惊。”11日下午,当记者在大甸山考古发掘现场见到王黎锐时,他依然显得很激动。王黎锐说,他从事文物工作也快30年了,像这次规模这么大,种类那么多,器型如此丰富,年代跨度又那么大的古墓葬群还是首次发现,一个文物工作者一生中能有幸遇上这么好的发现真是一件让人开心和愉快的事情。“通过对大甸山古墓葬群的考古和研究,将为我们揭开古哀牢王国的神秘面纱,把那些以前曾经只限于传说中神秘而灿烂的哀牢青铜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王黎锐说,截至11日,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接近200件套。特别是,发掘出了一把长1.288米的铜柄铜钺,以及已碳化了的藤编护腿、藤指护、琥珀串珠,这些在我省考古史上属于首次发现。“由于昌宁条件有限,我们已将其中的80余件套送至市博物馆收藏保护。”

王黎锐还特别介绍了两件出土文物,第一件是约有60厘米长,10厘米宽,刀尖部分呈卷曲的人面纹饰弯刀,以前保山、昌宁和腾冲等地也出土过人面纹饰弯刀,但数量很少,保山市博物馆馆藏仅有3件,这么大的人面纹饰弯刀在我省考古史上属于首次发现;第二件是长1.288米的大型铜柄铜钺,以前出土的铜钺很多都是只有斧头,柄身使用别的材质而作,像本次出土的一体浇铸的铜柄铜钺不仅在制作上工艺要求更高,而且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常尊贵。

记者了解,目前发掘工作已进行了两个多月,古墓葬群的发掘工作将在春节前完成第一阶段的野外考古工作,春节以后的发掘工作将依据本次发掘的情况、周边区域的调勘情况和保护、利用的规划循序进行。

昌宁大甸山战国古墓群

出土文物

近200件套青铜器

●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石器、陶器、琥珀和藤篾等6个品种,以青铜质地为主,截至12月11日,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就将近有200件套。

●出土的青铜器中,有4种类型的器物属于大甸山出土文物的代表。分别是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人面纹饰弯刀,一体浇铸、长1.288米的大型铜柄铜钺,用于保护小腿的藤编护腿以及用于保护手指头的藤指护。此外,还有用青铜浇铸的腿环、臂环、臂钏以及刻有S形纹和螺旋纹的铜盒和铜鼓、铜钟、铜扣饰等文物也极具价值。

重大发现

斜坡土洞墓、铜柄铜钺

●本次考古发掘其墓葬方式为两种,一种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种为斜坡土洞墓。这也是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哀牢先民采用斜坡土洞墓。

●目前大甸山已申请发掘的墓葬分为两个墓区,其中现阶段主要发掘的1号墓区共计清理墓葬110余座。而有趣的是,面积仅为5000余平方米的1号墓区就有两种不同的墓葬方式,其中,西坡是以土坑的方式落葬,而南坡用的是土洞。

●土坑即一般意义上的土葬,挖一个坑,然后把逝者埋进去;斜坡土洞是将墓穴选择在膏泥土层中,在落葬前先挖出一个坑,然后再在这个坑的基础上由上向下斜着挖出一个与之相连的洞,落葬时将棺木塞入洞内即可。从出土的文物上看,用斜坡土洞落葬的规格明显高于土坑落葬,里面陪葬的青铜器数量也要多一些,表明这里至少曾生活过两种不同的族群,所以才有两种墓葬文化。

●让考古工作者最兴奋的是,这次发掘出的文物有不少为我省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分别是:一把1.288米长的铜柄铜钺,已经碳化了的藤编护腿、藤指护,琥珀串珠等。

有何价值

解密哀牢青铜文化

●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黎锐表示,初步判定,昌宁大甸山大型古墓葬群是一个可以上朔到春秋末期,下线至汉代,年代跨度延续时间近1000年的古墓葬群。而在这一时期,在保山和昌宁一带正是哀牢古国生存和繁衍的时期,所以,大甸山古墓葬群可以判断为是哀牢国的墓葬。而这一墓葬从发现、保护到发掘和考古研究,将对揭示昌宁地方文化以及保山乃至哀牢的青铜文化提供实物实证,并对构建哀牢文化体系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科学的考古材料。通过对大甸山古墓葬群的考古和研究,将为我们揭开古哀牢王国的神秘面纱,把那些以前曾经只限于传说中神秘而灿烂的哀牢青铜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将借助古墓葬群文物的出土发掘,宣传昌宁,推介昌宁,进一步研究昌宁的历史文化,推动昌宁旅游业的发展。并利用好此次发掘成果,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遗址公园及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