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埋藏历史传奇
“孝堂山山门内有八殿两廊,屡经风雨腐蚀,神像坯毁。见者皆目观心伤。兹有本庄齐门张氏等,联合四方各捐资财,于乾隆三十二年将精忠司与山门极力修葺。不数月而神像焕彩,金壁增辉。诚一时之盛举也。工竣,勒之王贞珉,以见为善之心云尔。”
这是记者在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旁见到的一块石碑上所刻的文字,石碑立于“乾隆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769年。从碑文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乾隆年间的修葺,修葺前这里有“八殿两廊”,气势恢宏。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初年,历经两千年历史风云,石祠之外的庙宇建筑早已几经变迁,但石祠至今完好无损,它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石祠以及石祠后面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至今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孝堂山上访古墓
11月30日,在长清区博物馆馆长马前伟和文物保护队队长韩特的带领下,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长清城区西南22公里的孝里铺村南孝堂山。
孝堂山在春秋战国时称巫山,《左传·襄公十八年》载“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说的就是这座山。东汉初年在山上建石祠后,世人谓之孝子堂,遂将此山称为孝堂山。
由于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在我国建筑学史上的地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物,早在1953年,相关部门就在石祠外修建罩室和围墙对其进行保护。1999年,文物部门又重修了罩室,并对孝堂山进行了综合环境整治。
2000年,为配合环境整治,考古人员对石祠前的几座小型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在石祠正前方,记者看到,一个小型的汉画像石墓暴露在地下大约半米处,墓室分前室和两个耳室,前室门楣上刻有汉画像石中典型的羊头图案,墓室内壁也则刻有菱形纹饰。马前伟告诉记者,当年清理该墓时,并没有发现重要的陪葬品,只在墓室的一角发现了一些陶器,其中以陶耳杯居多,“可能是被水冲到墓室角落,也可能是曾经的盗墓贼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所以将它们胡乱堆在了墓室一角。”
马前伟告诉记者,在清理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在这座墓的两侧分别有一座类似墓葬,东侧那座今年刚被石板封了起来。西侧那座基本没有发掘。在这一排墓葬的前方,还有几座小型汉墓,“初步推断,这很可能是汉代的一处家族墓地”。
绕到石祠后面,记者看到,一个硕大的封土堆赫然出现,封土堆上满是树木。韩特告诉记者,2007年,考古人员曾在石祠和封土堆之间开了一条探沟,想探明石祠和封土堆之间是否在地下相连,“事实证明两者并未相连”。在石祠和封土堆形成的狭窄过道中,记者还在封土堆北侧看到了一块小型石碑,上刻“汉石室”三个大字,左侧还有“一九五三年重建覆室”几个小字。在封土堆的东北角,还堆着一些古代建筑构件,在石祠的西南侧,还有一些大型石柱,韩特说,从唐代开始,孝堂山就大兴庙宇,这些建筑构件,都是在进行环境整治时发现的。
而在石祠前方两侧,还立着十几块历代石碑,最早的一块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最大的一块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碑上不仅写有“王光廷撰文、王浩书丹”等字样,连“泥水”、“木工”、“石工”是谁都写得清清楚楚。
精美绝伦的汉画像石
记者看到,在如今的石祠罩室大门上,悬挂着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几个大字。进得大门,石祠赫然出现在眼前。
石祠坐北朝南,高2.63米,全部用大青石砌筑而成。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两间,进深一间。石祠正面立着三根八棱石柱,将石室分为两间。在中间的八棱石柱和北墙之间,有一个大型三角石梁支撑屋顶。石祠顶铺两面坡大型石板,上面雕刻着仿木结构的房顶瓦垄、勾头、椽头、连檐等图案。在八棱石柱、连檐上,则雕刻着圆钱纹、半弧纹、菱形纹等独具汉代特色的纹饰。
整体来看,石祠稳重大方,属汉代建筑之精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世界和中国建筑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马前伟告诉记者,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是石祠内壁上的众多画像。这些精美的阴纹图画,刻画了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人物、禽兽、草木、山川、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场面。描绘极为生动,刻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我国绘画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北壁上层画的是“王公出巡图”,其中一辆马车旁还刻有“大王车”三个字,下层为“朝会拜谒图”。西壁则刻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骑马射箭者无数,其中一个兵器架,两侧插着类似斧头的兵器,中间则放着一排人头。东壁画像下还刻有“平原湿阴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廿四日来过此堂叩头谢贤明”的题记,马前伟说,“永建四年为公元129年,这应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题记了。”
主人是谁,至今是谜
石祠中国古代建于墓前的石质祭祀建筑。又称石室。墓前设画像石祠,汉代曾盛行一时,记载很多,而实物完整保存至今的仅孝堂山一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虽然举世知名,但石祠及其后面的大墓的其主人是谁,至今依然是谜。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对孝堂山石祠有这样的记载“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后来北齐齐州刺史胡长仁探访石祠,寻访附近老人后,将“孝子”落实到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名下,所以称“郭氏墓石祠”。胡长仁的这篇写于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的《陇东王感孝颂》,被雕刻在石祠西山墙外侧,字体为魏碑体和隶书的结合,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胡长仁将石祠主人定为郭巨,却被很多人认为是牵强附会,一来郭巨是西晋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二来,从石祠内壁上所刻图案来看,既有胡汉战争的场面,又有“王车出行图”,这些内容和郭巨没有多少关系。因此,马前伟认为,石祠和大墓的主人地位应该很高,“很可能是一个带兵打仗的王”。
孝堂山安防工程即将启动
韩特告诉记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一直有人看护,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文物保护队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祠和石祠后面的大墓,长清区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进行孝堂山安防工程建设,“国家文物局目前已经批复了安防工程建设,该工程不日就将启动。到时候,我们将设立野外监控系统,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编织一张更为严密的安保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