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铜器藏品一条街重现生机
铜器艺人的故事
恩宁路拆了,老铺逐渐远去。而从今年开始,以铜器为代表的老铺却老枝萌新芽,成为老店复兴的转折点。老艺人、新学徒,恩宁路上的铜器故事多了起来。新老打铜人之间有什么故事,羊城晚报记者在国庆假期走访采撷,并一一记载。
后生仔走出铜器复兴路
在一众铜器铺中,老师傅苏广伟和他“70后”儿子苏英敏的“天程铜艺”绝对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铜的招牌,铜的门面,全铜打造的吉尼斯纪录鸟笼,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这家老店辉煌的过去和现在。尽管恩宁路上打铜人对于各自的技艺高下会各持己见,但苏英敏却获得相当广泛的认同。
应该说,“天程铜艺”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老店。1958年,苏广伟的父亲去北京出差,带回了刻有自己名字“天程”的铜印章。当时苏广伟就对这门手艺有了一定的兴趣。同年,国家把铜统一收归国有,广州西关一带原本以打铜为生的手工艺人纷纷转行,几条著名的打铜街,如光复南路、大新路等日渐没落,可身在冶金场的苏广伟,却意外有了学习这门手艺的机会。1998年,国家重新对民间开放铜金属交易。“天程铜艺”正式开张。
数十年来,“天程”的打铜声经久不绝,爱业敬业让苏氏一家赢得了名气。但真正让“天程”铜器生意发生质的变化,无疑是它的“少掌柜”苏英敏———连续打破吉尼斯纪录,以“奢侈品”定义铜器并参加相关展览,和本土音乐人的跨界合作……众多“出位做法”,让西关铜艺获得媒体超乎寻常的关注。
到过“天程铜艺”的街坊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价格有点贵。如今还住在恩宁路上的老西关向记者回忆,当年铜器的价格虽然也不便宜,但绝对没有今天那么贵。一般认知为日用品的铜器,其实也可以作为艺术品乃至奢侈品———苏家给恩宁路上的同行带来了这样一种思想冲击。
苏家经营思路的改变也并非一蹴而就。苏英敏回忆,当时曾经和父亲就铜器买卖的定位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以至于一度分家做起两门“生意”。2010年一次传统“汤婆子”的制作营销为这场争论定下了结果。实践表明,铜器“高端化”也可以为市场接受。
“时代在变,铜器的经营不可能不变”苏英敏说,以前看着父亲和其它老师傅辛苦劳累制作铜器,心里特别心酸,“同是手工制作,为什么意大利的皮包是奢侈品,西关人家的制作就只能是‘廉价品’?”他认为,转换一种思维,才是铜器可以延续下去的“生存之道”。
如今除了实体店外,“天程”现在的主要销售渠道还通过网店。据介绍,通过现代的销售手段,如今一年销售额是以前十多年销售额总和的两倍。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