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襟衣再现华美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和田河畔的洛浦县山普拉古墓群的毛织物原白色套头上衣。经历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和风雨侵蚀,糟朽不堪。纺织品文物一般都含有蛋白质,属有机质文物,具有易褪化、易变质、易丧失强度等特点。那些埋在地下的“丝路霓裳”不管曾经多么华美,在数千年之后大都与泥土融合在一起,侥幸保存的大多也是面目全非。
这件衣服就是其中之一。四个月前,自治区博物馆技术部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师柳方和同事们开始着手让它“重生”。
先将衣服和泥土、枯草分离,低温消毒之后,用纯净水清洗,用镊子除去衣服表面被软化的杂质。清洗、除尘、局部平整后,就要一针一线填补洞孔了,但是要找到和两千年前布料相似的土布,可不是哪都能找到的。
“跑市场找布料,找到相近的布料后自己染色。”参与修复工作的刘甜说,修复人员跑了好几个市场,把与原布料最相近的土布都买了回来,再一次一次试颜色,要染几十次才能找到和原白色最相近的颜色,有时还需要砂洗,洗出旧的感觉。
以蚕丝为线、特制的针“做活”,大量使用铺针(广绣针法之一,用直针按物像大小由头至尾的尽其长度一针绣成,一针与一针之间彼此顺序平铺)手法,光手掌大的地方就要缝上千针。
四个月后,便有了这件修复后的原白色套头上衣。在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霜后,在修复人员手中完成了华丽的涅槃。虽然是一件完整的衣服,但还是隐约可辨修复的痕迹。“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可辨识。”柳方说,文物修复,要尽可能的接近原貌,但不是完全取代。
去年5月,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建立新疆工作站,旨在为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
一年来,6名来自自治区各级文物保护系统的学员赴杭州培训,柳方便是其中之一。内容涉及纺织品文物的信息提取与记录,纺织品文物的测试、清洗、加固、修复等,并于当地完成了5件(组)文物的修复。为了展示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新疆的合作成果,预计11月30日,在杭州举办《丝路之绸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展》,之后这些经过修复的文物将回到新疆,继续展出。
柳方说,新疆工作站成立后,按照计划,自治区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开展山普拉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项目计划分三期,用5~7年时间,修复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400余件(组)文物。
链接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和田河畔的洛浦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统计,古墓群出土有毛织物、丝织物、棉织物、毡制品和皮制品等五大类,其中毛织物最多,占80%以上。按照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登记记录,山普拉纺织品文物有400余件(组)。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