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建制治理文物市场乱局 任重道远
上月底,国家文物局从文物鉴定资质、行业道德、文物评估、舆论导向、管理机制、交易市场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措施。这些举措可以作出积极评价,但文物市场乱局盘根错节,仅出台一些修补性措施,恐预后难以乐观。
要治乱,首先必须知道文物市场究竟乱在哪里?这些乱象后面又有着什么深层次的法律纠葛与社会因素?从2004年开始,笔者花了7年多时间对全国几十个不同类型的文物市场反复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过表象,其中有一组调查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回答上述问题:
近30年,中国境内集结了收藏大军8000余万,盗墓大军约10万人(官方认为此数据偏多);全国现有各类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近万处,商铺数百万家。
近30年,被盗掘、基建私分境内古墓约200万座以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官方公布数据被盗古墓20万座)。
近30年,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约数亿件之多。在我的调查对象当中,个人收藏出土文物平均约为20件左右。走私出境文物约6000万件左右。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物市场的乱象,远远不止是什么“金缕玉衣”或“汉代玉凳梳妆台”等几件引起人们关注的天价制假卖假案那么简单,它不但涉及到几千万、上亿收藏者的资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已经导致我国的文物资源巨量流失。
对此,笔者认为:治理文物市场乱象的根本出路在修法建制。这里所指的“法”,是指《文物法》和《拍卖法》。所言的“制”,即建立完整的文物鉴定体系,其中包括鉴定机制、鉴定机构、鉴定标准。
先说说《文物法》。《文物法》顾名思义是为保护文物而制定,当前我国急需得到保护的文物是什么?在哪里?毋庸讳言,是通过“三盗”(盗墓、盗捞、盗窃)流失的“文物私生子”。这些文物的去向很明晰——一部分走私出境,流失到国外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手里,剩下的则失散于民间。
依照现状,国家若想对数亿件之多的“文物私生子”施加保护,恐怕连“门”都摸不着。道理很简单:看不见、摸不着保护对象,你保护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两条:一是严格执行现行《文物法》,强行收缴民间收藏的“文物私生子”。这种办法显然不符合实际。二是修订《文物法》,采取怀柔政策设法让这些“文物私生子”浮出水面,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护,继续“藏宝于民”。用《文物法》起草人谢辰生先生的话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文物私生子’施行‘特赦’!允许在指定的场所进行交易。”
再说《拍卖法》。此次文物局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文物拍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拍卖企业滥用或误读《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免责条款……”严格说来,我国现行《拍卖法》公开对卖假者免责,不是拍卖行“滥用或误读”,而是作为追求最大利润的商家来讲,有这么一把法律保护伞,“不用白不用”!笔者以为,《拍卖法》至少可以取缔第61条,同时还要加大对专家虚假鉴定、卖方知假卖假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完整体现“两法”的戒律可行性,建制是另一个技术性关键。迄今为止,我国缺少完整的文物鉴定体系。既没有完整的文物鉴定标准,也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我在七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见识了不少民间古董鉴定高手,他们对文物的鉴赏水平、对赝品的识辨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体制内的专家学者。国家不妨在民间普选草根能人入选各级鉴定机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有了鉴定家队伍,再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科学手段引入鉴定机制,然后分级建立服务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市场的鉴定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效仿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对交易市场出现的纠纷案件进行分级仲裁。
文物市场已然混乱了20余年,其中已经形成了若干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掌控着文物市场的政策解释权、鉴定话语权和商品定价权,无论是“三盗文物”还是赝品,经过他们的二次包装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被送上拍场,牟取那些盗墓者和制假者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巨额暴利。假若真要触动他们的利益,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谓山高路险、迷雾重重,真正要治理文物市场的乱局,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