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食堂失火 曾公祠文物险遭劫难
12月15日,南京白下区九条巷附近的三中食堂失火,经学校员工和闻讯赶来的消防官兵奋力扑救,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房顶天花板大面积损毁。据了解,该处建筑属于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曾公祠的一部分,全为木质结构,一旦火势失控,文物将毁于一旦。
食堂失火,用了几个灭火器都没扑灭
17日下午2时30分左右,记者赶到现场时,多辆110警车和消防车停在门口,110民警在维持秩序,消防人员正用水枪喷水扑救大火。失火房子青砖黑瓦红檐,冒着浓烟。室内是一个食堂,大厅里摆满餐桌,所有物品均被烟雾笼罩着。
据知情者介绍,这里是南京市三中的食堂,下午2时10分左右,该校总务处工作人员黄师傅路过附近,发现窗户直冒浓烟,里面有火光闪现。大骇之下,黄师傅立即报警求助,并就近找出干粉灭火器上前扑救。由于火势太大,他一连用了几个灭火器,都未能将火扑灭。这时,学校其他员工赶来,大家接起学校的消防栓,对着着火点猛喷,将明火控制住。
一名消防队员称,他们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明火基本消失,房顶木结构在阴燃,烟雾弥漫,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于是兵分两路,里应外合,喷水扫射,大约10分钟后,彻底将余烬的燃点清除。
记者注意到,这处房子外檐损毁不明显,但内部比较严重,天花板大面积损毁,有的房梁已经烧毁大半,呈木炭状。室内设施更是狼藉不堪,需要重新装修了。
食堂主体建筑原为“曾公祠”
据了解,该食堂在南京市三中北部校区,主体建筑原为“曾公祠”。曾公祠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祭祀曾国荃的祠堂,曾国荃为曾国藩九弟,帮助其兄镇压太平军起家。从光绪十年起,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光绪十五年推恩加太子太保,十六年卒于官。赠太傅,特谥忠襄,下旨建专祠,即曾公祠。曾公祠位于中山南路与洪武路之间,前临九条巷,后踞八条巷,坐北朝南,长99米,宽51米,占地面积5049平方米,建筑面积6857.4平方米,计有35间房屋。主要建筑为三进砖木结构的厅殿。一百多年来,曾公祠历经沧桑。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为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办公地址。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时,1940年汉奸常玉清又把此地作为安青同盟会会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改为学校。
1982年,曾公祠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两侧厢房做了仿古重建,院子里种树栽花,砌假山,修水池,成为一座花园式清静幽雅的校园。如此美好的文物,这次遭遇火灾,要不是及时扑救,势必毁于一旦。
至于事故原因,消防人员在现场没有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该起事故。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