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克拉玛干深处百年蒲昌古城呼吁强力保护
“蒲昌古城墙上的弹孔清晰可见,站在城墙上仿佛能够听到‘嗖嗖’的子弹从耳边穿过的声音。”细心的游客游览了蒲昌古城后这么说。“有时候还可以捡到耳环、簪子、钱币等。”
蒲昌城坐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境内。三十四团地处塔里木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塔克沙漠的包围之中——一片人造绿洲有效地阻隔着库鲁塔克和塔克拉玛干大漠的合拢。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16(1890)年,清政府在此设立抚辑局,招来居民1400户屯田。光绪18年,天津商民出资修建了蒲昌城。当时易盛福、俞光达在此屯垦。清政府消灭了阿古柏匪帮后,在此设立了善后局。
1896年,新疆当局黄桂芳驻扎蒲昌,招募吐鲁番、鲁克沁等地农民在这里定居屯田。之后又将甘肃青海等地的8000多农民安置在附近。这一度繁华,成为清政府经营尉犁、若羌、且末一带的政治、军事中心。
后来,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居民大多迁入铁干里克和焉耆一带。
1917年《新疆游记》的作者民国政府官员谢彬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时,蒲昌城已经“今日所存败瓦颓垣,惟旧游击衙署3间尚完好。”谢彬没有关于军民居住的记录,由此可以推测,蒲昌城大约于1917年之前被废弃。
蒲昌城城墙采用隔层夹铺红柳枝或芨芨草的方法构筑,任凭风吹雨打、黄沙侵袭,依然坚固。曾经外有护城河、内有衙府。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英国人斯坦因都先后到此探察、挖掘。
今年初冬时节,记者到此探访。所见蒲昌城,只剩下四面环围的城墙。“城”坐西朝东呈长方形,长约一公里,宽约六百米,孤零零地被包围在三十四团的农田中;走近,距离城墙大约50米的平地上,茂密的铃铛刺、芦苇将城墙拦腰遮掩。正中一个约6米的大豁口,想必这就是当年的城门;城门的特征和威严早已不在,取代它的是坍塌成的斜坡,任人们轻易攀上城墙。
城墙高约5米,上部宽约3米,可行走轿车;外墙更高出一米多,隔几米有20*30厘米的瞭望孔和50厘米*60厘米的窗形射击孔——远望像八达岭的长城一般;约隔100米就有一座向外突出的城垛,此为哨楼,哨楼三面有射击窗和瞭望孔。城内,已成为梨园。什么时候、什么人最早来到这里将其劈为梨园不得而知。梨树稀稀疏疏,毫无生机,枯死无数。
三十四团副政委张绍杰告诉记者,三十四团为保护古城付出过不少努力,只可惜一没执法权二没经费,眼见古城日渐衰毁,希望媒体多多呼吁,共同努力让这一带不多见的古迹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