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文物 >

河南叶县省级文物百年翠花桥严重损坏

来源:大河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05 11:09 
核心提示:叶县一有600年历史的“翠花古石桥”如今千疮百孔,几乎沦为一堆石料。时隔年余,笔者再度去看翠花桥,发现经过几次洪水和人为破坏后,这座被冠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石桥损毁更加严重,大部分桥墩已经倾斜,桥面扭曲变形,中间已经断开,几乎不能通

叶县一有600年历史的“翠花古石桥”如今千疮百孔,几乎沦为一堆石料。此桥在2006年被县立碑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再无任何单位对其进修缮工作。

事件:翠花古桥,危矣

7月29日,网友“湖畔居士”在大河论坛发帖,为叶县境内一即将消逝的古桥鼓与呼。原帖地址网友在帖子中称,2010年5月5日,鹰城印象网友“金山帕的萨”曾以“古之沧桑翠花桥”为题,对位于叶县龙泉乡的翠花古桥的惨状进行过报道和阐述,呼吁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时隔年余,笔者再度去看翠花桥,发现经过几次洪水和人为破坏后,这座被冠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石桥损毁更加严重,大部分桥墩已经倾斜,桥面扭曲变形,中间已经断开,几乎不能通行。

桥墩上精美的龙首石雕仅剩下一只,从桥墩断面痕迹看,显然有人盗割。桥上掉落的石板、石块充斥河道,景象惨不忍睹。

令人惊讶的是,当地政府自从2006年在桥南竖起那座所谓的“保护碑”后,再没有见任何保护行动。保护碑与翠花桥惨状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历史:六百余年翠花桥

翠花石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龙泉村(老街)北的澧河之上,是黄河以南历史最久的石板桥。自古以来是湖北、河南的交通要道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该石桥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桥北吕庄村的吕氏对石桥进行修缮,时称吕桥。后来桥南的董氏重新修茸此桥,吕桥改名为董桥。吕、董两家为桥名一事讼至县衙,知县郭岩判:“为民涉水之便,行善也,何分吕桥董桥?……”此桥遂改名“善桥”。后任知县廖思芳平叛有功,擢镇江知府,廖思芳经过此桥,适值阳春三月,见两岸柳翠花红,景色宜人,兴致大发,赞为“翠花桥”,其名沿用到今。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