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传媒机构 >

《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陈晓冉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3 10:32 
核心提示:创刊于1986年的《中国文化报》,今年迎来25岁生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纪念《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座谈会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创刊于1986年的《中国文化报》,今年迎来25岁生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纪念《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座谈会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文化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等出席座谈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致欢迎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刘承萱主持座谈会。

25年风雨兼程,25年春华秋实。《中国文化报》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文化部直属新闻单位和全国文化系统最大最重要的媒体,25年来,《中国文化报》发挥了文化建设宣传主阵地、主渠道和文化部机关报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导向、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即权威的文化新闻、沉静的文化气息、较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在全国报刊中独树一帜,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界读者的良朋益友。

2009年,中国文化报社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主动进行转企改制,并于当年11月组建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转企改制后,《中国文化报》进行了改版扩版,更加注重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立足系统、面向社会,报纸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努力建设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媒体,增强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分配制度和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努力发展经济,加强对外合作,集团的体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杨志今在讲话中代表文化部党组向《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报社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中国文化报》的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创办25年来,《中国文化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及时传播国内外的文化信息,充分报道文化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忠实记录重大文化建设的精彩瞬间,始终坚持把目光投向基层文化建设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善于发现总结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团结和凝聚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界的优秀人才,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中国文化报社积极响应中央及文化部的号召,转企改制组建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转企改制的部委报纸,为文化单位和新闻业界做出了表率。转企改制以来,《中国文化报》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读者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杨志今对报社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大力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生动创造。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在办好报纸的同时,加强新兴媒体建设。

李东东在讲话中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向《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报刊发展活力、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报刊出版业布局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迫切需要。《中国文化报》转企改制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为报刊改革创造了宝贵经验,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希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搞活机制,增强活力,在把《中国文化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品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加强新兴媒体建设,促进集团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在致词中表示,集团今后将按照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发扬优良传统,时刻牢记坚持正确导向,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发挥优势,进一步办好《中国文化报》和所属各个媒体,大力发展新型媒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建设传媒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文化业态做为集团的主攻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活跃主流业务,开拓新的领域,壮大经济实力,尽快建成国内外一流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文化部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北京市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文化报社部分老同志、员工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存厚,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石国雄,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等分别致词。出席座谈会的领导还向在中国文化报社工作20年以上的老职工颁发了荣誉证书。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