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人事 >

中国企业CEO“换手率”远低于世界水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琼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5 08:34 
核心提示: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辞世,引发了中芯国际的控制权争夺。一度传出现任CEO王宁国递交辞呈的消息,尽管王宁国随后澄清了外界传言,否认了辞职的说法,但CEO失势,大股东和管理层矛盾总爆发在中芯国际在所难免。 CEO的更替,不仅仅是在中国公司,即便是在全球

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辞世,引发了中芯国际的控制权争夺。一度传出现任CEO王宁国递交辞呈的消息,尽管王宁国随后澄清了外界传言,否认了辞职的说法,但CEO失势,大股东和管理层矛盾总爆发在中芯国际在所难免。

CEO的更替,不仅仅是在中国公司,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都是一件充满复杂性的工作。在过去几年中,全球范围内,CEO的更替速度一直在加快。但令人惊讶的是,去年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CEO的更替率都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咨询公司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的CEO更替率最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拉低”更替率

博斯公司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2010年,全世界范围内企业CEO的更替大幅减少,更替率仅为11.6%,达到六年来的最低值。与2009年相比,更多的CEO得以留任,而且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了经历CEO更替的公司,在全球前2500家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低于12%的情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被调查的公司中,中国公司的CEO更替率最低,仅为5.2%。

“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把手控制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国有企业高管的任命,则有它的特殊选拔机制。”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安德(Andrew Cainey)对媒体表示。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在被调查取样的世界前2500家上市公司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2010年世界前2500家上市公司中,新上榜的公司中每五家就有一家是来自中国(新进415家公司,其中83家来自中国)。有人甚至猜测,正是由于中国公司在取样对象中比重的上升,才拉低了2010年的全球CEO更替率。

但柯安德认为并非如此,“总体而言,大型公司的被迫更替和计划内更替,都有大幅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对公司造成了后续影响,公司需要尽量保持管理层的稳定;另一方面为确保更替顺利,董事会在选择CEO时显得更为慎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几年CEO被迫更替率达到了历史高点,很多公司此前已经完成了CEO的更换。

“更短命”的CEO生涯

博斯的研究也发现,许多公司长期治理的趋势仍然保持不变。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董事会将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进行了分离,这一做法在北美尤为普遍。2010年,只有14%的继任CEO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2001年为52%)。一些公司任命离任CEO出任董事会主席,以便对继任CEO传授经验。类似的“CEO学徒”模式越来越盛行,但日本除外,因为学徒模式在日本早已发展成了准则(日本2/3以上的CEO更替都会采取这一模式)。

任命公司内部人士为CEO,是日本企业的另一传统,现在这一传统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2010年291个CEO更替案例中,由内部人士升任CEO的情况占到了81%。2010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内部人士的任期也相对较长,其平均任期为7.1年,而外部人士的平均任期仅为4.3年。

“这不足为奇,内部人士一直以来都为公司股东创造了更多收益,去年也不例外。”柯安德说。调查显示,由内部人士出任的CEO在离任时,平均实现的股东收益率为4.6%(按各地水平进行调整),而由外部人士出任的CEO所取得的股东收益率仅为0.1%。

相比11年前,CEO的任期也越来越短。从离任的CEO来看,CEO的平均任期比11年前缩短了18个月:2000年时的平均任期为8.1年,而2010年的平均任期为6.6年。在过去的11年中,计划内更替的CEO(指董事会对CEO的离职日期提前进行了安排)的平均任期缩短了30%,从十年减少为七年。这些研究表明,与前人相比,当今CEO的工作压力更大。

CEO更替是流程而非事件

在对离任CEO进行研究时,博斯发现,曾经有过在上市公司担任CEO的经历,后又出任其他上市公司CEO人员的比重,在过去11年里有了明显增长:从2000年的4.3%,上升到2010年的15.2%。在2010年的继任CEO中,由外部人士出任的CEO中,超过一半(51%)的人士,之前都有同行业的从业经验。这表明董事会在寻找候选人类型时,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