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行业大讨论:智能机顶盒,还是家庭网关?
2015年,按照十二年前广电总局的规划,是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关闭模拟电视的年份。
根据格兰研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8568.8万户,数字化率为80.38%,看来要在今年关闭模拟基本无法实现。
不过,这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其一,本来全球各国都只制定了关闭地面模拟电视的时间表,为的是将地面频谱尽快腾出来拍卖,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则完全是运营商;其二,有线电视的频率尚未紧张到非关模不可的时候,何况今天的竞争形势远非12年前可比,到年底预计仍有两三千万模拟用户,如果关闭模拟,无疑是把用户往竞争对手怀里推。
截至去年底,有线高清用户为4622.8万户,其中使用高清交互业务的仅2402.2万户,仅占有线用户的10.4%,有线宽带接入用户仅为1138.8万户。这意味着目前市场存量的有线机顶盒中,标清单向的比例高达75%以上!
如果没有三网融合带来的IPTV,如果没有OTT,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带来用户互动性及用户体验需求的快速变化,有线行业的这个玩法还过得去。在多元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下,有线电视网络的终端承载能力乃至为数字化构建的整个技术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由于配置不足、技术体系封闭、标准不统一等原因,机顶盒的全网业务升级已经成为有线运营商非常头疼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业界开始考虑寻求终端的突破,永新视博、思科等企业推出了流化技术,通过云计算解决存量终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便于业务升级;装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机顶盒、DVB+OTT终端开始涌现,随后出现了阿里云OS、联彤的COS,广电总局牵头制定TVOS标准,并要求有线智能终端必须采用此标准;广东、重庆等地开始探索智能网关,贵州有线推出以“用网接入”为主导的“魔方”。2015年5月15日,广东省网联合歌华有线、重庆有线等多家有线运营商及相关单位共同发起了“家庭智能网关产业联盟”,进一步将家庭网关推向前台。
然而,有线行业究竟应该选择智能机顶盒,还是家庭网关?这是摆在诸多有线运营商面前的一大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非常需要进行一次深入的行业大讨论,厘清究竟什么是网关,网关与智能机顶盒的异同、应用场景及承载业务的差别等等。
为此,DVB+OTT融合创新论坛联合湖北广电网络公司、家庭智能网关产业联盟,于7月9-10日共同主办“第二届智能网关与智慧家庭发展论坛”,并将在会上就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对话讨论。
笔者认为,对于选择智能机顶盒还是家庭网关的讨论,背后其实是对于有线行业业务方向的讨论,同时也是对有线行业技术路线的探索。毕竟,终端的目的是业务承载,而且,云、管、端是需要一体化协同的。
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聂辰席副局长在CCBN主题报告会上提出“智慧广电”的概念。5月,广电国网成立一周年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进一步提出“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建设家庭信息中心”的新战略。笔者认为,这是近十年来总局提出的最具行业方向指引作用的战略,在互联网+的大势之下,有线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它在国家信息网络中的位置,取决于它连接相关资源的能力,取决于它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