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广电系用电视支付圈地互联网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8-02 10:54 
核心提示:以互联网电视为例,广电总局就通过颁发互联网电视牌照来对播控平台进行控制,未取得牌照的平台不能从事互联网电视业务。从目前的运作情形来看,已经颁发的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广电嫡系企业的口袋之中。

在互联网领域一直表现平平的广电系,或将凭借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得蛋糕。

6月28日,央行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支付牌照名单,包括网易、苏宁在内的95家企业成为此次颁牌对象。在此之前,央行分别于去年的5月、8月、12月,先后发放三批共10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至此,国内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牌。

新一批支付牌照已然尘埃落定,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央行首次发出了数字电视支付的牌照。昆明卡互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的许可,这也是电视支付首获的“准生证”。

电视支付牌照的诞生,意味着用户以后可以通过”电视+遥控器“的方式进行银行卡支付,这将为广电行业的电视购物和影视点播业务提供支付的可能。这也被业内普遍理解为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广电系试图凭借电视购物在互联网领域施展拳脚。

然而,在电视支付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的现实下,广电凭借着牌照这块“敲门砖”,能在市场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速,电视已经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初步双向互动。而在电视快速向智能网络化迈进的过程中,电视支付功能也随之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而首先得益于电视支付重要载体的智能电视,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曾预言:“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爆发点在客厅。”来自奥维咨询(AVC)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国内智能电视销量为40.7万台,智能电视销量渗透率已达28.2%。

智能电视销量递增的背后,是各大终端厂商对这一领域的青睐。据本刊记者了解,自2011年8月以来,以海尔、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为代表的六大国产彩电厂商纷纷加大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投入力度,争相推出各自的智能电视新品,并积极投身于软件应用市场的开发和整合。

有了智能电视的”给力“支持,作为重要应用之一的电视支付也随之成为各方逐利的战场。

早在2010年的时候,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中银通支付商务有限公司、东方传媒集团(SMG)(三家公司均为此次获牌的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就在上海联合推出”电视支付“业务。而各家电企业与银视通合作研发支付系统可以追溯到2009年。到目前为止,康佳和TCL等家电厂商推出的智能电视都已经具备了电视支付的功能。

此次电视支付牌照的发放,更是让业内对其前景寄予厚望。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就乐观地表示,电视支付平台获得认可之后,打通了困扰多年的支付环节,加速了电视平台购物行业发展。他认为,智能电视支付系统也将是继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后最具潜力的支付平台,而且数字电视只是“电视支付”的终端之一,IPTV、手机电视、卫星电视等领域也将不断推广和普及,其产业规模将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蹒跚起步

虽然各方都对电视支付表达了良好的期许,但作为才呱呱坠地不久的“孩子”,它与市场成熟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即便是已经在电视支付上试水的康佳,其多媒体事业本部网络运营部副总经理宋振华亦承认:“很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宋振华看来,电视支付重点就是软硬件的合作,但现在看来,整个市场反响一般,接受度不高。

电视支付存在软硬件结合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康佳一家的顾虑,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一大部分终端厂商的心态。TCL集团驻京品牌副总监凌迪也坦言:“与三网融合一样,很多问题需要多个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比如银行、工信部、软件企业、硬件厂商等。”

除了软硬件的结合需要各方协调之外,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分析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电视最本质的功能还是收看电视节目,其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电视的核心和生命。如今,要想让用户接受通过电视来完成购买、支付等功能,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期。在宋振华看来,“(电视支付)未来几年都不会成为主流。”况且,电视支付的安全性也未完全成熟。因为基于电视开发的系统大都采用了开源的安卓系统,漏洞较多,而安全软件还没跟上。

也正是以上的诸多问题,让产业链上各方在布局上更多的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就直言,电视支付对于电视机厂商来说,更大意义是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对业务线的丰富是有利的。

牌照的号召力

因为三网融合进展始终不顺,处于相对弱势的广电系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鲜有作为,现今,智能电视的发展终于让其有了”主场优势“,收获支付牌照则无疑是锦上添花。(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