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电影分账利益天平将倾向何方?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2-21 13:54 
核心提示: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电影产业化的过程中,过去由于影院发展太慢,银幕数太少,观众没有地方可看电影,因而需要给影院更大的政策扶持,增加影院投资者的信心,使银幕数尽快增加。

张伟平和八大院线就《金陵十三钗》票房分账的争执引来关注无数,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的对分账比例的指导意见更是激起千层浪。矛盾的焦点,都指向中国电影发行体制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广电总局发文“撑腰”制片方

日前,张艺谋的“黄金搭档”、新画面公司董事长、电影制片人张伟平就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后的分账问题向八大院线“开火”,要求其影片最低票价上涨5元,与院线分账比例从目前的43%上升到45%。尽管八大院线一度扬言“谈不拢就拒放”,但最终仍达成妥协:前5亿票房制片方按45%进行分账,达到5亿之后则调低至41%。

11月29日,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局下发了 《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平衡电影制片与发行放映的利益分配水平,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电影投资与回报体系,并参照国际惯例,电影院对于影片首轮放映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

尽管有院线业内人士透露此举早有计划,并不直接与“十三钗事件”相关,但许多媒体仍将其视作官方对张伟平此举的表态和支持。

据了解,按照2009年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的 《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指导性意见》中“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影院一般不超过50%”的建议,目前业内实行的票房分账方式为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剩余影片票房由制片方(含发行方)与影院(含院线)按照43︰57的比例分成,制片发行方分账比例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平均50%的水平。而新规定则去除了制片方的分账比例下限,并明确了其建议的比例针对对象为“影片首轮放映”收入。

三方分账问题由来已久

新中国成立后,制片、发行、放映三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一直贯穿着电影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产电影由中影公司按每部90万元的价格统一从各电影制片厂购买,再统一发放至省市级电影公司,由其层层下发放映,票价也是全国统一。省市级电影公司的发行收入70%上缴中影公司,6%上缴各级财政,24%自留用于发展电影发行放映事业。这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发行放映端,却排除了制片厂对影片收入的获得。

1980年,中影公司根据发行需要所印制的拷贝量按一定单价与制片厂结算。从表面上看,制片厂的收入从此与市场开始挂钩了,但是,这个结算办法实际上不过是原来统购统销的一个变种。

直到1994年,制片厂拥有了直接向国内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和国外发行影片的权利,并实行收入分成,打破了中影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1995年,《红粉》《红樱桃》等四部国产影片开始根据国际通行的分账模式,实行制片方35%,院线(含影院)65%的票房分账。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对制片方是极大的鼓励,之后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优秀影片陆续在电影市场涌现。

这一比例一直持续到2002年。这一年中国电影启动新一轮产业化改革,院线制度得以建立。也正是这一年,张伟平凭借张艺谋开中国商业大片先河的《英雄》,将制片方的分账比例提高到40%。

2009年底,广电总局提出制片方分账不低于43%,影院原则上不高于50%。

建立理性有序的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发行体制的逐步改革,显示出中国电影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也逐渐从有利于院线、影院等发行放映端变为倾向于制片方。

对此,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电影产业化的过程中,过去由于影院发展太慢,银幕数太少,观众没有地方可看电影,因而需要给影院更大的政策扶持,增加影院投资者的信心,使银幕数尽快增加。

“到现在,在全国银幕数近1万块的情况下,做一些适当的调整,目的是让制片方增加信心,拍出更多的好电影。”他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说,中国目前制片方43%的分账比例在世界仍属较低的范围。而即便43%的分账比例也只有少数大片能拿到,绝大多数影片面对院线、影院处于弱势,远达不到这一水平。“现在电影业的格局基本上是院线全行业赢利,而制片业很多亏损,这和不太公平的分账比例是有关的。”他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目前的分账基本上是市场在协商,政府主管部门只是表明了未来调控的方向和态度,意见实际上并没有强制性。“最好是交给市场,让市场来慢慢调整,过多行政力量的干预只会破坏市场的节奏。”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