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的重文轻语现象

来源:《视听界》 作者:徐慧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2 11:14 
核心提示: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作为靠说话谋生的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与语、文打交道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作为靠“说话”谋生的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与“语”、“文”打交道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工作。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是音、画、声的集合概念,涵盖了“语”和“文”两种元素。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人类社会当中的权威性、影响力使得有声语言的价值在电子传播时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广播电视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视语言传播的领域,是口语最能实现其价值的领域之一。由于社会生活中对于口语及口语发展的重视不够,以及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发展中的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有声语言质量令人不满的现状。尤其在新闻节目等以完整文稿为创作素材的节目,书面语体色彩浓重,这与广播电视继承书面语音声化的传统、使用来自“新华体”为代表的报章语言影响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音是最标准的,但新闻播音员的播音以书面语的音声化为主,仅语音就与日常口语存在差异,与广播电视口语表达也存在差异,比如新闻播音的儿化处理就相当少,而口语中则多得多。在用词、语句严整性、篇章段落的逻辑性等方面,书面语与口语也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不会因音声化转换而消弭。但是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常常忽略这种差异。这不仅给普通话推广带来麻烦,也给方言区出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造成障碍。在“重文轻语”传统影响下,广播电视主持人没有受到过或只受到过短时间的口语表达培训,生活口语向广播电视口语转化的能力不足,在广播电视口语中保留了一定的书面语色彩。

我们尚处于“重文轻语”的阶段,这一现象亟待改变,但也要谨慎走向“重语轻文”的极端。重视口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大众传播领域的口语应该是怎样的口语,“口语至上”现象值得批判;另一个层面:娱乐时代,逻辑、意义匮乏的口语大行其道可能影响民族的思维习惯。首先,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受众对大众传播工具的运用及期待发生改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聊”、“羡慕嫉妒恨”以及大量面世的网络语言,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口头禅,以90后为代表的受众对大众传媒娱乐因素的诉求越来越多;其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的碎片化传播,随时可被打断的伪语境营造,也在打破语言的逻辑和严整。

反过来讲,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书面语色彩、成分的保留恰恰是印刷媒介逻辑性、完整性、思辨性在电子媒介中的残存,这种保留也许与广播电视媒介效能的最大化发挥有相悖之处,却可能是避免碎片化、非逻辑的一剂处方,至于其功效如何,还是要经历实践的检验。(作者单位:金坛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