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路径探析(3)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作者:张芸 韩春秒 杨蕊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13 13:44 
核心提示: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